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九十六
“长乐山翁”陈冷月:常有诗书振腹 谁言冷月无声
陈冷月焦墨山水作品。
父母相继过世成孤儿,传统美德在童心中“发芽”
出世和入世,在陈冷月身上很好地实现了融合:他是个从五岁就丧失双亲的孤儿,也是一位在香港阅遍人间繁华的港商;他能舍弃繁华,归隐武夷山。
诗人也好,画家也罢,只是陈冷月“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身份,他面对俗世,最重要的身份是商人。
时间的指针得拨到1938年,陈冷月出生在长乐一个叫芹山村的贫穷农民家,贫穷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有爱还能算富有。但5岁那年,陈冷月的世界,一下子都变了。当年,10个月内,他接连丧父、丧母、丧妹。他彻底成了孤儿。
他由大姑妈代为照顾,并过早地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没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每天捡猪粪、拔兔草,还要饱受各种欺辱。”回忆过去,陈老笑了笑,那时的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争气。
10岁那年,陈冷月来到福州,投靠二姑母。姑母疼爱他,送他进入私塾学习。回忆起那段时光,他仍满心欢喜:“跟着老先生,我开始接触《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发现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合我的胃口。”
此时,关于传统美德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发芽”,陪伴他走出自己是孤儿的苦闷,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感恩至今,还为此专门写了篇名为《莫忘八德论》的文章。他写道:“八德谓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也……当今之世,失德者何其多也!究其因,废圣人之道也。为官失德必贪,为商失德必奸,为医失德则黑,夫人人失其德则国危矣。”
除了文学,他还喜欢传统艺术。他回忆说,小时候一分钱可租三四本小人书,他就照着书临摹。他还喜欢听评书,常常说书人走到哪,他就跟到哪,由此收获许多历史知识。
1959年,他进入一家建筑公司,任施工技术人员,一干就是十几年。1978年,他定居香港打拼。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或许孤儿的这种苦难,让他越发地自立自强。他利用自己的美术功底,精明的头脑,从事设计花布的生意,成功转型成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