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州市图书馆“乔迁记”

2017-12-06 07:39:39  来源:福州新闻网

  新馆建出一股“精气神”

  现在每当大家对新馆交口称赞时,宋姬芳就特别欣慰,觉得大家的坚持和辛苦没有白费。

  2015年,欣然接受任务的宋姬芳来到福州,却在看到办公环境时傻眼了。“旧馆正处于过渡期,借用的是没有中央空调的厂房。”宋姬芳回忆,当时大家还开玩笑说,担心她看到工作环境后不敢来了。考虑到即将搬迁,宋姬芳表示一切从简。往阅览室里摆一副桌椅,一台电脑,就是她的办公位了。

  每个寒暑假,宋姬芳都驻扎在福州工作。开学后,她每个月至少来一次福州,新馆建设一有调整,都必须从北京“打飞的”到现场。人不在福州时,也实时在跟进,午休和晚上的时间,她都在处理新馆建设的事务。

  两年来,尽管频繁地来往于北京和福州两地,宋姬芳却还没逛过福州。“一下飞机就往新馆工地跑,看完现场便回到旧馆办公室研究下一步工作,等回过神来天就已经黑了。”

  宋姬芳说,这不仅是她,也是全馆人员的工作常态。加班加点对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大家搬进新图书馆的意愿很强烈,全靠一股精气神奋斗在一线。”宋姬芳说,今年8月搬进新馆办公,旧馆逐渐关闭。搬进新馆后,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手动对近100万册的图书进行加工,并安装新磁条。8月的福州酷暑难耐,偏偏新馆空调还未制冷,每日工作下来,汗流浃背已成常态。

  这期间,为了不中断服务,市图书馆还推出了“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将图书采购权让渡给读者。市民可在指定书店选书借阅,由市图书馆购入该书。目前这项活动仍在持续。

  从“藏书楼”变为多元文化服务空间

  搬迁过程中,福州市图书馆还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功能从单一图书借阅向多元文化服务转变。

  “现在的图书馆已经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宋姬芳说,新馆不再是单纯的“藏书楼”,而是福州的信息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人文教室、市民书房和创意空间。

  福州市图书馆现有馆藏100万册(件),阅览座位3000个,无线网络全面覆盖。空间布局满足多元化需求,设置了闽都名家作品、闽都非遗馆、闽都文化研究、闽都茶文化、闽茶品鉴馆、新印古籍、方志族谱、专题文献、视听体验区、多媒体鉴赏室等特色功能区域,还将为读者提供讲座、展览、文艺表演、学术论坛等多样化服务。

  宋姬芳认为,作为省会城市的图书馆,一定要把地方的文化特色体现出来,新馆家具设计体现地域化特色,部分书架侧板、阅览桌面镶嵌以深蓝色为主色调的福州天然大漆工艺的装饰漆条,融入坊巷文化,展现了地方人文情怀。

  此外,图书馆由企业家捐建,地处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还“捆绑”了一系列优质资源。在图书馆内设置创意空间,可以为青年创客提供发展空间,让创业者“脑洞”打开。

  融入现代化特色服务

  在大开间格局下,图书馆实现了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

  “作为一个信息中心,福州市图书馆不单有纸本资源,还包括数字资源、网络资源。”据介绍,在4楼,还特别为读者准备了朗读亭、数字书法台、电子书制作、视听体验、AR、VR、3D打印等服务。

  新馆全场WIFI覆盖,馆内随处可见自助借还设备,可自助办理图书证,自助借书、还书,现已与福州城区51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联网,可通借通还。新馆与省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正在积极对接中,与各县市区的图书馆联网已经完成。

  据介绍,新馆全面采取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文献资源统一安装RFID芯片,可自动分拣。图书的定位可精确到楼层、书架、层架,方便读者借书,实现高效准确的典藏管理与服务。

  此外,新馆还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发展移动阅读平台,推进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媒体的移动阅读服务,大大方便了读者。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