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八十五
黄学文:做文字“总导演”,勤奋学书力求“心正书正”
讲到书法的创新之处,黄老手舞足蹈。
推崇多读书读史,“义山老货”笔耕不辍
“学书也会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要养成‘书法眼’,作品好坏一眼便知。这样既不浪费时间,也能鞭策自己精益求精。”黄老建议。那“书法眼”如何养成?他指出要“多读书读史,多跟朋友讨论,多悟”。
在他眼里,“隶书是很美妙的存在”。他介绍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后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时,“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
“汉隶把繁复的篆书笔划省略,“隶变”后,汉字简化,老百姓都能读懂。这是‘隶变’的巨大贡献。”黄学文说。
熟悉黄学文的人都知道,他曾署名“许慎门人”,他对许慎及《说文解字》这本书非常推崇。而推崇的背后,是他对中国先人造字时,在赋予每个文字意义时所展现的伟大智慧的敬佩。对于学书法他强调:“一定要学繁体字,一定要多读书、多读史。”
黄学文著《黄学文书法》
黄老性情耿直,对于书法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他常直言不讳。他举例道,有次看电视看到:有个著名大学,办了美术学院,在其图书馆大书橱上刻了“博揽大观”四个大字,不少书画家在斗大的错别字下手舞足蹈、大讲国学。有人便问:“揽”字写错了吧?谁知书画家却答道:“王羲之怎么会写错别字?”
“这就是不好好学习闹出的笑话。”黄老笑道,“王羲之《兰亭序》里‘揽’字出现了两次,那他为何要这么写呢?那是因为王羲之祖父叫王览,为了避讳,故意增加了‘提手旁’。”
黄老虽然年纪已86岁,但心态却越发年轻。很少见到一个人给自己起这么多“外号”,目前已知的便有许家村人、淡墨斋主等多个署名。还常会随性给自己起“外号”。这不,在今年刚出的新书里,他又给自己起了个外号“义山老货”。生怕别人看不懂,他还特意加了注:“货,乃物,乃商品,有使用价值。老还能成货,福也!”
退休后,这位“义山老货”手握毛笔“笔耕不辍”。最近他又在酝酿一本书法集。他表示,自己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愿做那个“追风少年”,继续追求自己的书风,在书法的天地里继续做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