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七十
“革新者”石齐:三象合一创立新中国画,探求传统章法的艺术新生
石齐老师作画
【各方评说】
邵大箴(著名美术理论家):画界的朋友对他作品的褒贬,我早就有所闻。所以每当有机会看他的画,我总是认真仔细地看,认真仔细地想,以便作出自己的判断,不受别人的影响。暂时撇开对石齐艺术成就的评价不说,我觉得在当下美术界,象石齐这样能引起争议的画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许多画家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人们对他们的作品很淡漠,那倒是让人忧虑的事。石齐作品引起不同意见的争议,说明他思考的和实践的,触及到了大家最关心的课题,触及到中国绘画语言的本质。石齐的创作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画,又不同于西画,创造了自己特色的风格,这正表明他画风的成熟。
殷双喜(著名美术批评家):在石齐笔下,黑白关系转化为色墨关系,他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意念来驾驭色彩,将传统色彩的平涂、填空、渲染,转化为直接性的抒情写意表现,这就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能力,而又不同于缺乏中国笔墨意念、着眼于光影造型的西方写生色彩系统和平面并置的装饰色彩系统。
小山重叠金明灭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现在回过头来看,石齐不断探寻、实验、超越的艺术实践,几乎是二十多年中国画变革史的一个缩影。从这个意义上,许多美术史家、批评家将其列为当代开拓性的中国画大家。我认为,这个荣誉石齐是受之无愧的。
在石齐的语言世界中遨游,我们既可以领略笔墨变化的神奇,亦可观赏到光色交融的魅力,既能在线条诡奇的变幻中体味传统的遗韵,又能在大墨色的冲撞中感受表现主义的力量。说石齐的语言具有观代性。是因为他不仅大大地扩展了中国画的语言,而且也和西方现代绘画语言大相径庭。在超越中西的基础上,创造石齐式的语言形态来,才是石齐绘画语言现代性的要旨所在。石齐所追求的,是通过对人性之美好的描绘,对个性弘扬,来体现人文关怀意识,因而其境界博大而热烈。
杨心菲1992年作
奚耀艺(艺术家、独立艺评人):“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谋求发展的基本要素。已是艺术大家的石齐却继续在中国画创新道路上进行新的探索和超越,并提出了新中国画之说。
在他一些作品画面中少了耀眼的大色块,多了缠绵的笔墨情趣;少了充满冲突的张力,又多了格调清新的画意诗情。如《家园》《采茶图》《倚墨荷》等这些作品,内容上充满着对传统人文情怀的回归,但是画面表现却处处体现着时代的精神和气息,作者的创作心境和原创情感在作品中得到了真诚的表达。
醉瑶台2013年作
【代表作品】
1972年创作《家乡变江南》《迎春》等,一举成名。其中,《迎春》同题画作先后被天津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收藏。
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巨幅创作《泼水节》参展,又名《人人都在幸福中》,获二等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该作在全国美术界引起轰动,影响深远。
1997年,《颂长城》巨幅创作历经两个月,被马来西亚第一美术馆收藏。
出版有个人画集《石齐画集》《石齐中国画》《中国当代美术家石齐》《石齐绘画》《石齐艺术》和专著《石齐先生的艺术世界》等3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