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天翻地覆慨而慷

——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2019-10-24 18:33:41  来源:新华网

  150个第一,70年创新突破

  如果说成就展是一条淌过70年的时间长河,其中标示的150个“新中国第一”就是这条长河中的颗颗珍珠。

  150个第一,勾勒出一个传统农业国家迈向制造大国,进而向制造强国进发的光辉历程——

  轿车,部件多、生产链条长。能否造出自己的轿车,是一国制造业水平的重要体现。

天翻地覆慨而慷

  拼版照片:上图为1958年拍摄的第一汽车制造厂(资料照片)。这里生产了第一批红旗轿车;下图为2019年4月9日,在一汽红旗总装车间内,职工在对生产的红旗轿车进行静检作业(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新华社发

  1958年,第一辆“红旗”牌轿车研制成功,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写下新的注脚。

  今天的中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汽车、手机、电视机、煤炭、钢铁等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工业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

  进入新时代,“第一”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天翻地覆慨而慷

  一列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驶出天津动车所停车场(4月9日清晨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发(杨宝森摄)

天翻地覆慨而慷

  CRH380A高速动车组在中车四方院内整装待发(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013年12月,世界最大矩形盾构机研制成功;2017年5月,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2017年6月,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营;2018年4月,世界最薄触控玻璃量产……

天翻地覆慨而慷

  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2017年5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当前,中国已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行列,中国经济正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150个第一,记录一个发展中大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从瓶颈制约成为优势支撑的不凡进程——

  150个第一中的“第一”,是1951年10月官厅水库开工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各领域薄弱的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制约十分明显。

  今天的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营业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一日千里已不是梦想;光纤宽带成家庭标配,网民规模世界第一;能源、水利、通信、交通,网络覆盖之广、通达之深,令世界惊叹……

天翻地覆慨而慷

  “中国天眼”全景(8月2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人才、物资、信息、资金等要素在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全球化的舞台上自由流动,“流动中国”释放出活力奇迹。

  150个第一,见证一个文明古国向创新大国跃升的决心和步伐——

  成就展上,两张图片令人驻足,一张是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开幕;一张是2016年5月,科技界最高规格的三大会议首次同步召开,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70年来,科技“集结号”每一次吹响,都释放出强大动能。

天翻地覆慨而慷

  在西藏阿里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2016年12月10日摄,合成照片)。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细心的观众发现,从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第一台蒸汽机车下线投用、成功冶炼第一炉不锈钢,到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青蒿素、“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冠军、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启动、“墨子号”发射成功……从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个“第一”,到全球科技领域一个个“第一”,一个创新大国正在崛起。

  2019年1月,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个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这是成就展展示的150个第一中的最后一个“第一”。但人们相信,更多的“第一”还会接连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天翻地覆慨而慷

  屠呦呦在工作中(翻拍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