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新闻 >> 文教

这些古乐器你见过吗?福建古代音乐文物展吸引众多文博爱好者

2022-05-19 07:45:07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吴晖

这些古乐器你见过吗?福建古代音乐文物展吸引众多文博爱好者市民参观福建古代音乐文物展。记者 吴晖 摄

18日,“国际博物馆日”福建主会场活动在福建博物院启动,一系列文博大餐相继奉献,其中在省博新开展的文博盛宴——福建古代音乐文物展吸引了众多的文博爱好者。

本次展览是福建省首个综合性音乐文物大展,由福建省文物局主办,福建博物院联合省内40多家博物馆、艺术院团和相关单位共同承办,集中展示了200余件(套)实物、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为人们打开了解福建古代音乐世界的大门,带人们感受中国古人与音乐相伴的幸福生活。

国家一级文物

陶鼓不可“小”看

在展厅内,一件长约10厘米的陶鼓可别忽略了,它可是国家一级文物!记者看到,其造型像现代的腰鼓,两端开口,中空,鼓身上部装饰有兽面形提梁,下部有一喇叭形实心底座,非常别致。福建博物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其出土于闽侯黄土仑遗址,乃商代陶鼓,为商周典籍中记载的土鼓。古代先民在农历2月、8月春耕、秋收,祭祀农神活动时,便会敲打土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这件商代陶鼓揭示了远古礼乐文化的初始形式,体现了商周时期闽越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和联系。虽然是所有展品中体量最小的,但它的年代最为久远,小看不得哟!”

与这件小而美的文物相邻的是一面硕大的铜鼓,直径近80厘米,是鼓类展品中体量最大的,为北流型铜鼓,讲解员重点向记者介绍此鼓并非因其硕大厚重,而是其纹饰——鼓面、鼓身皆有弦纹分晕,晕圈窄而密集,宽窄相等。讲解员说:“北流型铜鼓这种单一重复几何形图案的装饰艺术在其他类型铜鼓上极为少见,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现存唯一的铜瓯

可加减水调音

说到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大家也许首先想到的是编钟。当日在展厅内,记者看到了一组呈杯盏状的打击乐器——铜瓯,其又称“音盏”“击瓯”等,是中国古代按音阶编列成组的打击乐器。讲解员介绍,铜瓯在中国晋代已经很流行,史籍中屡有铜瓯演奏的记载,其不仅能打拍子,还可用加减水的方法调音律,并击奏成歌。元代的《续文献通考》中便有“瓯为宴乐之器”“制以铜,击以铁箸”的记载。

采访中,讲解员自豪地告诉记者:“经过测音,除最后一件铜瓯破裂失声外,其余10件敲击时均还能发出乐声,清脆悦耳,还可演奏乐曲呢。”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迄今发现此类乐器唯一的实物。

当然,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的重器编钟在此次展览没有缺席。此次展览便展出了多组祭孔编钟,其中有组编钟由六枚钟组成,钟体为圆形,上面铸有双龙戏珠纽,近舞部装饰一周三角云纹带,中部装饰蛟龙海水纹图案。据介绍,编钟各件虽厚薄不同,但件件音色优美。

古代止乐演奏

就靠这只“虎”

“啊,这里有只老虎,这老虎也是古代的乐器吗?”当日,前来观展的一群小朋友看到一件虎头虎脑的展品,非常好奇。原来这叫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属古代八音中的木类乐器。记者看到,其形状如蹲伏的老虎,双耳竖立,通体髹黄漆,彩绘黑色虎斑纹,尾巴弯曲,背部插有27片方形木片。讲解员告诉记者:“这些方形木片叫龃龉,从先秦古籍到清代史籍均有记载。作为乐器,敔虽没有音阶,不能奏出旋律,但在祭孔礼乐中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止乐演奏就靠它。祭孔乐舞中‘刮敔止乐’说的就是这件乐器。”那具体如何操作呢?讲解员介绍,在音乐结束之前,先击敔的虎头顶三次,再从虎尾到虎头逆向刮奏虎背上的龃龉三次即表示止乐。(记者 吴晖)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