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七
“正大气象”蒋平畴:吟哦养气,浩然作书
临池口占扇面
书香厚德 言传身教 履道坦坦
福州是一座历史文脉丰沛的城市,有着悠久而深厚的诗文书画传统,又以明清、民国时期为盛。蒋平畴的父亲蒋颐堂先生是当时福州有名的读书人,与一批各有造诣的文人、书画艺术家,诸如沈觐寿、陈子奋、潘主兰、刘老苍、周哲文、郑乃珖、谢义耕、郑丽生等均为好友,唱酬往来,过从甚密。
这让蒋平畴自幼得以从游其间,聆听或请益有关文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等诸多话题,获观众多珍贵的一手资料。而自幼成为沈觐寿的入室弟子,更是让他正式跨进了书法的艺术殿堂。这些,被他视为获得了沐浴文化、得益文化、享受文化的人生机缘。
“父亲不仅给了我生命,更是我在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第一座灯塔。”
父亲蒋颐堂对他的言传身教,是用一个个细节诠释的,这些细节让他终身难忘。据蒋平畴回忆,在学书初期,为了提升自己对书法的理解,他向朋友借了唐朝孙过庭的书法理论作品《书谱》研读。这本用古汉语写就且通篇没有标点的书,阅读难度可想而知。他向父亲求助,父亲却不予理会。为此,他整整花了一年时间,去图书馆查字典、翻资料,做《书谱》的句读和翻译。
一年后,他把翻译完的《书谱》及自己理解的注释给父亲看,父亲看后,竟然“不留任何评价”,这让他一头雾水。毕竟耗费了一年的心血,在他的追问之下,父亲只回复了他短短一句:“尚可,纰漏今后你自己会慢慢发现。”经历这件事之后,他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更加精益求精,施然前行。
“父辈们不仅教我如何在艺海泛舟,更是言传身教了为人处世之道。”1959年,大约是过节,蒋颐堂先生以微薄收入买了两条鱼,回家途中,刚好遇到从西安回来的好友郑乃珖,蒋颐堂便送了一条鱼给他。要知道,鱼在当时属于“奢侈品”,郑乃珖拒绝了。蒋颐堂却说:“好友归来,又是碰巧遇到了,以鱼相赠,实属应该。”就这样,执意送了一条鱼给郑乃珖。
对于父亲蒋颐堂教导他的话,蒋老师记忆犹新:“对待朋友能帮就要帮,不但要帮还要感恩。人生在世,许多人都在无形之中帮助你,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怎么办?多行善事。”
除了父亲,他的师辈们也给予了许多“无声的帮助”。其中不得不提沈觐寿,这是他唯一正式行过拜师礼的老师。评价沈老,他用了“心胸坦荡”四个字。
有一次他去看望沈老,花1角5分钱买了三块花生糕送老师。接过花生糕的沈老,让他替自己去东街邮局寄一封信并代为垫付了邮资。事后,沈老把寄信的4分钱还给了他。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买花生糕是孝敬师长的,我收下了。但是邮资我必须给你。”老师以其言行,教导他“做人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种清白坦荡的作风,令他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