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五
闽派书画研究拓荒者梁桂元:水墨人生 大爱无言
武夷之春
纵情山水 笔融中西成独特风格
1958年,从福州师范艺术科毕业后,他到福州七中任教,直到1973年,后来调到福州市展览馆担任创作组组长,常务副馆长。
梁桂元初次在画坛亮相是在1960年。作为采风团中仅有的两名中学美术教员之一,他跟随一批名家赴武夷山出游写生。回来以后精心创作了一幅水彩画《武夷天柱峰》,次年发表在《福建日报》上,顿时在八闽画坛引起轰动。时年仅23岁。
“那时,作品要想登上报纸版面,没有绝对的实力是很难的。”梁桂元说。
业内评价,梁桂元的山水画,既奉行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经典理论,又兼有宋代郭熙提倡中国山水画“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衡量标准,此外在重视写生基础上,他更试图打破一般山水画的章法程式,使之充满生活情趣和时代气息。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梁桂元探求融会中西绘画之所长,其作既富水彩画清新明快、活泼自如的特色,并具中国画洒脱苍劲、浑厚滋润的水墨韵味,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骨。
家乡福州以榕树著称于世,姿态万千、叶茂如盖的古榕经常成为他表达乡情的题材;渔影、云涛、山村、野居、流水、高山……在他的笔底处理得恬静悠然,内涵诗情。
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评论家潘絜兹就称梁桂元的画“形神俱到,工写兼妙”。
梁桂元告诉记者,八闽的民俗风情和山水赋予他创作的灵感和最灵动的素材。
澜沧江上
著名水彩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黄铁山,在14年前为梁桂元画集撰序。黄铁山盛赞梁桂元画作的特色,是在画中“透出一股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点评佳作不吝赞扬,如《版纳风情》水色淋漓、诗意盎然;《丝路怀古》光色明丽、空间悠远;《鼓山驻锡亭》酣畅写意、生机勃勃;《客家老屋》是平凡中见真情。
他的作品里,繁忙的江边码头,秀美的郊野别墅,晨曦中的江景,夕照下的湖泊,晚归的旅人,泛舟的渔民……皆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令人向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