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 山海共融——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系列述评之二
滨海新城日新月异。记者 叶义斌 摄
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 余少林 冯雪珠
福州,派江吻海,在江和海的交融碰撞中,孕育了包容开放的城市气质。
福州,因海而兴,在建设海滨城市、发展海洋经济中,迈向更高能级的现代都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3820”战略工程,提出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战略举措,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和实践成果。
向海!向海!向海!福州围绕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点建设六个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城市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如今,从闽江口望去,滨海新城加速崛起,800多平方公里的福州新区欣欣向荣,一条条大通道在闽东北四市一区之间架起山海协作桥梁,福州辐射力、影响力持续提升,奏响强省会战略最强音。
向滨江滨海城市跨越
长乐撤市设区,建成区面积从2015年的260平方公里扩大到2020年的305平方公里……作为福州新区核心区,滨海新城成为福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战场。
这是一座全新之城——按照科学建城思路,滨海新城以规划为引领,构建“1+N+1”的规划体系,即1张集成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蓝图、63个各类专项规划支撑、1个信息化的规建管平台,确保各项规划有机衔接,有效维护规划刚性。一期项目已完成滨海新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编制成果的导入,以及核心区1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模型的建设与数据的导入,同步形成与实体城市“孪生”的数字城市。
这是一座活力之城——通过集中开工、强化督查协调等举措,谋划生成301个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95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200亿元。2017年~2020年,新城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24.3%,滨海新城已开发区域达3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8平方公里、临空经济区13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计竣工项目148个,在建建筑工程约701万平方米,建设路网、水网、绿网83.9公里。
这是一座高新之城——集聚401家规上工业企业,工业年产值超2500亿元。其中,东南大数据产业园重点培育“云大物智链”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精准医疗、平台经济、网络视听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和产业园区项目,促进大数据融合发展。目前已入驻企业近700家,注册总资本超570亿元,已建及规划建设机架超过6.5万个,在全省占比43%以上,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之一。临空经济区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培育了网龙网络、博那德钢构等一批行业重点企业,吸引菜鸟网络、京东商城等知名企业项目落户,形成279家规上企业规模。眼下,滨海新城掀起攻坚热潮,按下发展“快进键”,力促产业提质、项目提速,助推福州从滨江城市向滨江滨海城市跨越。
绘产城融合生动图景
滨海新城千帆竞发,新区建设足音铿锵。
2015年获批后,福州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三区一门户一基地”战略定位,着力推动区域开发、改革创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等各项工作。2016年~2020年,福州新区GDP年均增速9.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6.6%,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9.3%,为我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重要引擎。
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功能组团分别推进,城市框架不断拉升。新区范围内,滨海新城蓄势崛起,三江口开发全面铺开,闽江口组团建设有序推进,丝路海港城(江阴港城、罗源湾港城)、现代物流城加快建设。其中,滨海新城累计开发区域达31平方公里,年均拓展7.5平方公里。
厚植创新土壤,大胆试大胆闯,这里正化身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充足的“阳光雨露”让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福州新区年均实施超100项重点技改项目,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改造。东湖畔,东南大数据产业园众星熠熠,飞速抢占大数据产业高地;闽江口罗星塔下,马尾物联网产业园成立全国首个物联网产业促进中心,已集聚华为、中量航天等200多家物联网企业。
沃土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舞蹁跹。不仅是滨海新城,更多知名企业将目光投向这片热土,共同参与建设新区。马尾区建成中国·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马尾基金小镇、网易考拉海购等一批核心项目;江阴港城落地万华化学集团福建产业园、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新福兴新能源汽车玻璃产业园、友谊新材料科技工业园等产业龙头项目;福清功能区围绕食品产业生态链开展产业链招商,入驻项目42个,总投资271.05亿元。
放眼新区,产业发展和民生配套齐头并进,长平高速、长福高速等重点路网加速内联外拓,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福州三中滨海校区、福州滨海实验学校、融侨赛德伯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落地,滨海新城综合医院正式开诊,描绘产城融合的生动图景。
福州新区坚持绿色发展,全力维护蓝绿交织、山水交融的生态本底。三江口努力打造城区最美区域。滨海新城着力创建森林城市,推动东湖湿地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千顷碧水、千里林带、碧海银滩成为新城最动人的风景。
福州都市圈大步走来
2020年,闽东北协同发展区GDP达1.7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97%,占全省39.4%、较上年提高约0.6个百分点。其中,福州市GDP达10020.02亿元,较上年增长6.26%,占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的57.95%,较上年提高约0.8个百分点。这一串串数字,折射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建设的突出成效。
近年来,福莆宁南岚“四市一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的闽东北协同发展理念,在交通、产业、生态、民生上携手共进,构建大交通,合谋大集群,同走绿色路,打造幸福圈,谱写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篇章。
放眼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一条条道路不断延伸,沟通“山海”,输送发展动能——
城际铁路F1线(福州至长乐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未来将与城际铁路F2线(莆田至长乐机场)、F3线(宁德至长乐机场),以及机场高速、机场第二高速等两条高速公路构建起“1+3+2”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带动区域协同发展。228国道(滨海大通道)、长平高速、福平铁路顺利通车,榕岚率先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和经济圈。
路网打通经济发展“动脉”,产业构建区域跨越式发展引擎——
以数字为纽带,以福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为抓手,闽东北工业互联网产业协作平台加快建设。以闽江为纽带,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三大湾区一个个千亿产业集群正在崛起。福建两翼(闽东北)发展投资基金、城市协作集团等资金平台相继成立,为优质协同项目注入资金“活水”。
在生态保护上,闽东北基本形成环湄洲湾区域大气污染联控、环罗源湾—三都澳联防联控综合管理长效机制。与此同时,地市间跨流域水污染防治协作不断深化,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开诊、海丝国际旅游中心开业……在民生补短板方面,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不断加强医联体建设,提升协同发展区医疗服务水平;深入挖掘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各地非遗保护成果。
今年7月,《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推动闽东北地区由“山海协作”迈向“同城化同家园”新阶段。福州、莆田两市全域,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古田县,南平市延平区和建阳区、建瓯市部分地区,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将携手共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示范性、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着力打造福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两岸合作重要门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重要支点、优质幸福生活圈。
成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历史证明,抓住一次机遇就能领跑一个时代。面向新时代新征程,福州将坚定沿着沿江向海的发展轴,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框架,高标准建设新区新城,高水平打造海滨城市,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州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