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多项创新举措在全市推广 “新时尚”渐成好习惯
马尾生活垃圾“公交化”收运模式逐渐推广至全市。记者 池远 摄
福州日报记者 欧阳进权 通讯员 马宣 许琳晶
集中督导执法、“公交化”分类收运、建立统一监控平台……一个个创新举措发端于马尾并在全市推广,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逐渐成为马尾人的好习惯。
5月2日,马尾区马尾镇垃圾分类中心工作人员,利用节假日与垃圾分类企业,在名城中心泊悦府垃圾分类屋,开展以“劳动最光荣,分类举手做”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定时投放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配合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认识。
“马尾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三端‘四定’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马尾区城管局副主任科员陈志鹏说,比如为了落实好中端收运“四定”工作,马尾区探索出具有特色经验的生活垃圾“公交化”收运模式。
每天早晚,马尾区都有只运垃圾、不载客的“公交专线”发车,依次到各小区“打卡”。这些小区也在垃圾集中收运点设立了对应“公交站牌”。
这便是马尾区在全市率先探索的生活垃圾“公交化”收运模式,即按照每个垃圾收集站点的辐射范围和收集时长,串联起一条固定线路,由不同种类的垃圾运输车像公交车一样准点到站分类收运垃圾,然后运至垃圾中转站或红庙岭进行无害化处理。
陈志鹏说,自去年9月开始试行生活垃圾“公交化”收运后,马尾区有效落实了定好企业、定好车辆、定好时限、定好点位的中端收运“四定”工作,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分类收运。目前,“公交化”收运模式逐渐推广至全市。
在过去一年里,马尾区创下全市垃圾分类多个首创工作经验和方法,包括“首支队伍”“首张罚单 ”“首项制度”等。
据介绍,马尾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劝导执法,整合垃圾分类中心、社区、物业公司、志愿者等力量,组建首支垃圾分类综合督导队伍,首创“桶边督导,破袋检查”工作模式,开出全市首张生活垃圾分类个人罚单。
马尾区在全市实施首项区间垃圾收运审批核查制度,通过对转运企业的审批执法,做到“不分类、不转运”,倒逼物业公司和业主做好前端分类。今年,马尾区在沿山东路、星旺路沿线店面,撤除路面垃圾桶,每天定时集中收运,试点推行“不分类、不收运”机制,打造两条垃圾分类示范街。
马尾区还在全市率先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新模式。在亭江镇长柄村通过农村垃圾四分类试点,建立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与美丽乡村有效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马尾区将在巩固过去一年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让生态保护理念更深入人心,为保护绿水青山贡献更多马尾力量。
相关新闻
- 福州生活垃圾分类冲刺新目标(2020-08-13 00:09:27)
- 福州:垃圾分类融入市民日常生活(2020-08-12 23:39:25)
- 全省率先!鼓楼区这波“操作”亮了(2020-08-12 08:18:09)
- 全省领先!鼓楼垃圾分类管理员将持证上岗(2020-08-11 23:07:06)
- 长乐车里垃圾填埋场改造项目预计下月试运行(2020-08-08 21:49:59)
- 省市总工会干部职工赴垃圾填埋场体验劳动(2020-08-07 08:33:38)
- 福州:“让体验劳动成为工会干部的必修课”(2020-08-06 10:55:23)
- 福州“垃圾分类示范屋”评选进入最后阶段(2020-08-04 13:08:31)
- 长乐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0-08-04 09:23:24)
- 福建:推进垃圾分类 引领生活新风尚(2020-08-03 09:00:35)
- 省政协召开远程协商会(2020-08-03 08:53:34)
- 福建省政协召开远程协商会 为生活垃圾分类开良方(2020-08-01 14: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