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后端处置的“福州模式”
无害化 资源化:
算足“变废为宝”经济账
有了多个“硬核”的“处理器”,整个产业园,好比山间的一口“聚宝盆”。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了这里,经过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化身为电、透水砖、生物柴油,再次回到城市中。
物质与能量的大循环,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正是福州市建设红庙岭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最终目标。
杨立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焚烧1吨垃圾可以发电280千瓦时,城区平均每天产生垃圾4200吨,若全都实现焚烧,每天可发电117.6万千瓦时,能满足一般小城镇一天的用电需求。“1千瓦时电价按0.65元计算,每天可产生76.44万元经济效益。”
焚烧发电并不是产业园的所有本领。垃圾焚烧后将产生20%体量的炉渣,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就能变成一块块透水砖。据介绍,平均1吨炉渣能制成315块标准砖,这种标准砖目前的市场均价约为0.5元/块。眼下,依托炉渣综合利用扩建项目,红庙岭的炉渣日处理能力可达1050吨,可100%实现资源化利用,日产经济效益约16.54万元。
在二期填埋场,巨大的黑色防渗膜上“爬”满了黑色的管道。这是沼气收集系统,1立方米的沼气大约能产出1.3千瓦时电,虽然不如焚烧垃圾的发电量可观,但每天也能收集约3.8万立方米沼气,可发电近5万千瓦时,“功力”不可小觑。
垃圾里的“宝”还有很多。餐厨、厨余中分离出的油脂,通过收储、处置、生产流水线,也能迎来华丽转身。目前,1吨湿垃圾可以提炼0.03吨的生物柴油,而1吨生物柴油市价达4000多元。
当生活垃圾尽数转化成真金白银,园区也实现了“近零排放”。“一个日处理规模1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一天所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只相当于一辆2.0排量的汽车在路上跑一天。”杨立宏说。
不仅如此,如今,“数字红庙岭”也被提上日程。“我们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应用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全国一流垃圾处理体系的数字化监管智慧平台。”杨立宏介绍,如此就能实现对园区产生废水、烟气排放、固废等废弃物的全体系、全过程、集中统一、可持续性的实时监管。
车辆驶出园区时,记者看到,370亩的一期填埋场已封场覆盖,种下的草木长势喜人,点点绿意掩映其中,成为红庙岭上一道新的风景。
相关新闻
- 夏日垃圾分类指南来啦!掌握重难点,垃圾不分错(2022-05-30 10:15:33)
- 福建将扩大垃圾分类示范面(2022-05-19 19:35:34)
- 福州鼓楼:垃圾分类 文明“童”行(2022-05-18 07:46:54)
- @厦门人,生活垃圾分类今年怎么做?要点来了!(2022-05-09 15:11:41)
- 福建财政下达资金助推生活垃圾分类扩面(2022-05-06 15:25:23)
- 福州:加入诚信“催化剂” 再生资源焕新生(2022-05-03 08:00:42)
- 公益广告丨垃圾变为宝 分类少不了(2022-04-26 09:05:00)
- 反映一线所需所盼,我为城市垃圾分类建言(2022-03-10 08:46:21)
- 加强执法!高新区开展垃圾分类督查工作(2022-03-09 18:23:48)
- 厦门垃圾分类迈进“3.0”阶段:靶向发力 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2022-03-01 11:18:26)
- 长乐东湖社区:低碳生活引领时尚(2022-02-23 08:17:32)
- 红庙岭上的坚守者(2022-02-23 08: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