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 闽都大家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一三零

古琴艺术家张俊波:乐以忘忧,内敛温润

发布时间:2019-07-25 16:28:33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陈玉燕 林意

  传承琴之艺

古琴艺术家张俊波:乐以忘忧,内敛温润

张俊波(左)跟随李禹贤学古琴。

  “在我的印象里,李老师上课特别严格,很有威严。”张俊波回忆道,“我从每周一次跟着李老师,逐渐到隔两天便去上课,每周大概上三四节课,每节课也逐渐从几个小节,发展到后面的一两段,李老师的教学注重‘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那时候他要求我每次去上课都要带上本子,为的是抄录琴谱,学到哪抄到哪,按照标准来,一步一个脚印。”

  “学生要上台表演,就得先过李老师这一关。”张俊波说,“正因为这样,李老师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点上,我一直很感激李老师。”而李禹贤也特意在爱徒的琴谱本上为其书写了林纾诗句“同辈渐稀君愈贵,贫穷能守计非疏”,并盖上“劲草琴门”的大印,以资鼓励。

  1995年,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上,李禹贤第一次把张俊波带到了成公亮面前。相较于风格大气豪放、落指洗练、曲风极具劲道阳刚之美的李禹贤,当时的成公亮琴风细腻婉约,善于变换指法,尤以右手触弦位置的巧妙排布和节奏跌宕不均的风格见长,对琴曲的把控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让张俊波看到了琴曲演绎的更多可能性。

  在客房里,张俊波弹起自己曾在广播里听到的成公亮弹奏的琴曲。张俊波回忆,“成老师全程看着我弹,我当时很紧张,但发挥得还可以,也没有怯场”。此后,张俊波在琴学道路上不断与成公亮书信往来,互通邮件,在琴学等诸多问题上请教对方。

古琴艺术家张俊波:乐以忘忧,内敛温润

1999年扬州“展望回眸”古琴艺术研讨会上演出,纪念张子谦先生诞辰100周年。

  或许正是因为张俊波对待古琴艺术的认真态度与严谨作风触动了李、成二老,也正是二老这份惺惺相惜、惜才爱才的心意,使得张俊波得以在求学道路上越走越远,对古琴艺术的热忱也历久弥坚。

  现代古琴名曲之一的《忆故人》,是近代琴家彭祉卿的家传密谱《理琴轩琴谱》中的一首曲子,当年彭祉卿第一个把此曲传授给他的好友张子谦,后者将手抄的《忆故人》琴谱刊登在1937年出版的《今虞琴刊》上,以致此曲广为流传,近百年来琴人皆乐于抚弹,成公亮在上海音乐学院求学时,曾得到张子谦亲授此曲。张俊波先是随李禹贤学了此曲,后又反复揣摩成公亮的音乐处理,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

  这首曲子以柔美委婉的旋律、浓郁深沉的韵味,表现思念远方友人的一片深情,音乐内在丰富,缠绵动人。古琴重视基于琴谱的“二度创作”,张俊波把他对李禹贤、成公亮二位老师的思念感怀之情融入到琴曲弹奏之中。古琴研究专家古埙认为,张俊波的演奏不自觉地把自己心中的沧桑感,以及难以言说的惆怅落寞、自囚心狱的无奈,诉说得淋漓尽致。“张俊波对《忆故人》的解释是另开一胜境的,他忆的‘故人’,是他自己的心路历程,是他对坎坷、多违的生活经历的感受。”

  回望来时路,张俊波把自己弹琴的心境划分成三个阶段。早先的时候,喜欢节奏快、张力强、技巧高的乐曲,比如《流水》《梅花三弄》等;之后,就对《文王操》这类细腻的曲谱感兴趣了;如今,或许二者兼有,根据不同受众、不同场合,演奏不同风格的曲目。同时,他还会练一些舞曲,扩大古琴音乐的受众范围,让更多的人对古琴产生兴趣。

  作为一名琴人,张俊波对古琴艺术有着极高的自我要求。社会上,不时可见卖弄服饰、虚有布景而琴技拙劣的现象,张俊波对此感到反感和寒心。“得从心底里喜欢古琴,才会想去研究古琴背后的文化,也才能研究得好。”张俊波说,弹琴可以静心,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在磨炼琴技的同时,各方面都能得到提升,但弹琴时候的环境和服装不是最主要的。他经常引用成公亮的一席话:"古琴艺术的所有魅力都是在它的音乐基础上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