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当代大家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一一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赋石灵性,观者得思

发布时间:2018-06-28 15:29:30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赋石灵性,观者得思

2013年12月,“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晚会,郑幼林上台领奖。

  爱石成痴,曾在十天内赶出田黄精品获全国银奖

  “石出寿山,艺出鼓山”。1969年,郑幼林出生在鼓山脚下的“石雕之乡”。孩提时代的他,一有空闲就钻进雕刻作坊,帮匠人打打下手,极大地满足了好奇心。一晃眼,高中毕业了,父母安排他去厦门一家电器厂上班,终日枯燥的流水线让他厌烦,才一周,他就提着行李回家,决定正式拜师学石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赋石灵性,观者得思

《金色童年》-二号矿石

  年近20岁,在旁人看来,早已过了学艺的最佳年龄,就连福州石雕厂的老艺人郭茂康都不看好他。“郭师傅和我说,老生学艺,成才几率不大,要不还是考虑考虑,去学其它技术?”郑幼林回忆,当时的他认定了这条路适合自己,高中毕业,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做铺垫,也是一项优势,只要肯努力,相信会走出一片天。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赋石灵性,观者得思

《乐在其中》-芙蓉石

  就这样,郭师傅被他的诚意打动,留下了他。每天清晨6点,伴着微弱的晨光,郑幼林蹬40分钟的自行车来到师傅家,用心去学,逐渐入了门。但这道门才刚开启,就因郭师傅家中突然变故而中断。无奈之下,郑幼林只得一边临摹名家作品,一边寻访名师指点。

  凭着强大的意志,1995年,郑幼林已经成为寿山石雕界的“后起之秀”,并于当年在新加坡成功举办“郑幼林寿山石雕童真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赋石灵性,观者得思

《收获的喜悦》-芙蓉石

  1996年,寿山石雕界赫赫有名的“观音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光收下郑幼林做徒弟。在拜师前,郑幼林就对王祖光的作品十分痴迷,常常临摹他的观音、弥勒和童子等题材的作品。

  郑幼林记得,师父曾经说过,作品的造型设计、大小比例、人体结构、合理的构思布局,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至于如何表现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气韵生动的画面,就要靠自己去理解、揣摩,雕刻家的思想才是整个作品的精、气、神。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赋石灵性,观者得思

《竹报平安》-田黄石

  在郑幼林眼里,王祖光对艺术创作很执着、专业、专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具有“工匠精神”,其对创作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态度一直深深影响着他。

  《竹报平安》是郑幼林第一件得到全国性大奖的作品,创作手法以圆雕、浅浮雕并用,黄皮上刻着三个孩子,一个拿鞭炮、一个点火、一个双手捂耳,惟妙惟肖,充满节日的喜悦。

  说起创作过程,郑幼林记忆犹新。“当时是在2000年,朋友邀我去寿山村,我看见这块田黄原石就很激动,它的质地非常通透,外面裹着金黄色的石皮,中间有三、四道裂格,很适合创作竹子。”郑幼林爱石心切,隔三差五地往石主家里跑,把自己的作品带过去,还把为这块原石设计的草图展示出来,终于感化了对方,同意割爱。

  回来后,恰好听到朋友说,过十天左右,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就在上海举办,建议他将作品赶出来,送去参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赋石灵性,观者得思

《旭日东升》-荔枝洞石

  时间不等人,说干就干。为了这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郑幼林起早贪黑,每天至少有十六、七个小时在创作,终于在截至日期当天完成所有工序,搭上了从福州飞往上海的最后一班飞机。最终,这件作品获得银奖,评委盛赞作品“画意好,富有新意”。

  说起郑幼林对石雕的痴迷,相伴左右的妻子最有发言权。“有次去俄罗斯参观博物馆,幼林看到一尊小孩子的雕塑,雕得非常生动活泼,他就一个人站在那里看,边看边拍细节,十分入神,我们一行人离开后才发觉他不见了,原路返回寻找,他竟还在那细细凝望着那尊雕塑。”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赋石灵性,观者得思

《一团和气》-田黄石

  郑幼林不仅对自己的作品追求完美,对名家的精品也爱不释手,千方百计地要收藏。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王则坚教授的作品《海的女儿》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子贤的作品《六子戏弥》要在厦门出售。这两件作品在石雕界如雷贯耳,众所周知,只是他从未亲眼目睹。如今有这个机会,他和朋友伴着晨曦驱车赶往厦门,见到心慕手追的作品,一下子就被震撼住了。面对藏家开出的“天价”,郑幼林铁了心要收藏,马上抵押房产贷款,又四处筹措资金,终于抱得美石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