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大家新闻

陈章汉《三坊七巷赋》注释出炉 邀您共赏坊巷人文奇观

发布时间:2017-07-10 15:02:23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陈洪亮

  福州新闻网7月10日讯(记者 陈洪亮)陈章汉先生《三坊七巷赋》全文注释今日出炉,本网第一时间发布以飨读者。

  自辞赋名家、省作协副主席、省文史馆馆员陈章汉先生的力作《三坊七巷赋》在本网首发以来,受到海内外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好评,特别是受其赋文启发,也聚焦了社会各界对三坊七巷文化及其精神特质的大探讨。

  本赋文注释共56处,对福州和三坊七巷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掌故、名人事略等均有涉及和出处考证,既便于读者查阅,也可从中进一步了解闽都文化。可以说,阅读该注释,即是对福州这座两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和三坊七巷的一次人文巡礼。

三坊七巷(1)

  八闽雄都,千秋福地(2)。山海为怀,藏锋敛锐。无诸(3)置都东冶,使都在城内,城在都内;闽王(4)扩垣连雉,则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太守(5)植榕浚源,让家在水边,水在门边。感二潮之吞吐,挈五凤以朝阳(6);欣旗鼓之相揖,派河泽以流觞(7)。海峤人文之薮,理学昌明之乡。斯之谓:天地人合璧,真善美同伦(8)焉。

  至若坊巷之滥觞,衍脉乎晋唐,宏规于明清,勃兴于新纪。方圆六百余亩,中衢辐辏三七:东向曰巷,西向称坊。北抵双抛桥(9)渡,南襟安泰河(10)墘。巷陌如枰,沟渠若济;宅院毗连,望族踵继。峥嵘灰雕鞍墙,俯仰悬钟雀替(11)。肯构肯堂(12),弥精弥细。巧匠眼神,墨斗记性。胜绝处,堪叹明清古建之大观(13)也。山川清淑之气,郁为人文之邦。读书为世业,士宦作悬鹄(14)。碧纱垂户移影,皎月伴读窥人。楼次千家多朱紫,路逢十客九青衿(15)。思源泔液境(16),砺志蒙学堂(17);论诗阁上下(18),听戏水中央(19)。寻幽知鱼乐处(20),赓句光禄吟台(21)。时忆五柳孤松客(22),常怀十砚莘田君(23)。晹谷鹤磴(24),道南碑铭(25)。斯土之无尽藏也,乡愁在兹。

  白塔如剑,乌塔如松(26)。忠心贯日,进退关社稷(27);高义薄云,死生炳春秋。少穆禁毒(28),幼丹造舰(29),梦寄乎国祚;几道西学(30),琴南东译(31),智启于时艰。觉民洒血醒世(32),长民辑报发声(33)。冷斋宛平御侮(34),晚翠捐命维新(35)。徽因情钟营造(36),冰心爱燃橘灯(37)。开风气之先,谋天下永福(38)。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39)焉。

  户枢声声里,岁月忽忽间。文事重名区,曾笔走他乡,书藏旧肆(40);人情尚民俗,见塔展中秋,烛迎新元(41)。折枝射虎,楹俪花灯(42)。木画刻版(43),漆艺田黄(44)。别记闽都,故事郑堂(45)。评话甘国宝,伬唱换绛桃(46)。状元何急避,述古每听讼(47)。择仁善为邻为里48,爱吾庐惟读惟耕。社火闽山巷,祈福天后宫,居乃安也49

  国之瑰宝,世之传奇。黄璞蛰居,尝令熄炬过兵(50);刘氏开物,始见电光烛世(51)。善待遗存,擦拭记忆。中轴线不移,里坊制不替(52)。倚旧鼎新,斯文承启。昔水流一湾(53),涓赴四海;丝路两途,缘牵八极(54)。今潮平两岸阔,九州一脉;海近千帆扬,十邑同风(55)。龙腾海左,凤翥江南(56)。坊巷之蕴古开今,正当其时!

  丁酉仲夏 陈章汉谨撰于三坊七巷郎官巷耕读书院

  【注解】

  (1)三坊七巷: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位于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南街),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路,现占地面积近40公顷。三坊七巷发轫于晋,形成于唐五代,至明清已规制宏大。以南后街为中轴,街西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街东为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2)八闽雄都,千秋福地:福建省省会福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过晋安郡、闽州、丰州、泉州、建州等多种名称。唐开元十三年(725),因州城西北有福山,遂改名“福州”。

  (3)无诸:越王勾践后裔,姓驺氏,生卒年不详。汉高祖时,立无诸为闽越王,建都东冶(福州),筑冶城(子城)于越王山(今屏山),为福州建城之始。

  (4)闽王:王审知(862-925),字信通,又字详卿,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建立者。于“子城”外加筑“罗城”,三坊七巷布局基本形成。后又筑南北夹城,谓之“南北月城”,周长增13千米,纳“三山”(屏山、乌山、于山)于城内,面积较旧城扩大七倍。

  (5)太守:这里指曾任过福州太守的张伯玉、蔡襄、程师孟,他们在任上都对推动绿化、兴修水利做出过重要贡献。张伯玉知福州期间,疏浚河道,编户植榕,福州自此“绿阴满城,暑不张盖”,故别名榕城。

  (6)“感二潮”句:福建的母亲河闽江发源于武夷山,流经福州淮安时分流为白龙江和乌龙江,汇至马江时又合流入海。“二潮”指白龙江与乌龙江。“五凤”指五凤山,是福州北门的“风水宝地”。

  (7)“欣旗鼓”句:“旗鼓”指旗山、鼓山。旗山山势逶迤似翠旗招展,故名。鼓山因顶峰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中就有“左旗(山)右鼓(山),全闽二绝”之赞。

  (8)同伦:语出《中庸》:“今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行同伦,指人们的日常行为要遵从统一的道德与规范。

  (9)双抛桥:也称作“会潮桥”。在今杨桥东路中段。俗传王氏子与陶氏女相好,父母夺其志,月夜同投此桥下,故名。1992年因城建开发,填河改桥,旧景观部分保存。

  (10)安泰河:前身是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所建罗城的护城河。东西走向,全长2520米,在历史上曾是城区运河交通的总枢纽。

  (11)“峥嵘”句:灰雕鞍墙,灰雕,又称灰塑、灰批;鞍墙,即鞍式山墙,为古建筑体四周的风火墙,墙形似马鞍,故称。二者皆为古建筑工艺。悬钟雀替,悬钟也称“垂花”,雀替也称“角替”“插角”“托木”,均为古建筑中的特色构件。

  (12)肯构肯堂:出自 《尚书•大诰》:“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主屋乎?”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指修缮房屋,喻子承父业。

  (13)明清古建之大观:古建筑为三坊七巷区域内的亮点。至民国末年,尚存古建500多座,新中国成立之初仍有三四百座。现存古民居约270座,其中9处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59处被列为保护建筑。

  (14)读书为世业,士宦作悬鹄:引自《坊巷翰墨》(卢为峰著)概述:“一千多年来,坊巷士绅之家,读书为世业,士宦作鹄的,故多科第俊才、命世精英。” “悬鹄”即“鹄的”,靶心之意。

  (15)“楼次千家”句: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代指任高官。三坊七巷教育发达,科甲鼎盛,世宦相继。宋大儒吕祖谦曾题福州诗云:“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16)泔液境:原址在今南后街之西,光禄坊北侧,又名泔液坊。境内曾祀神庙,宋“泔液境”牌坊为福州现存最古老的牌坊。

  (17)蒙学堂:位于文儒坊卢家祠。由中国新闻先驱、革命烈士林白水与其表兄弟黄展云、黄翼云等创办于1899年前后。是福州第一所新式学堂,为辛亥革命输送了一批包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福州十杰”在内的革命志士。

  (18)论诗阁上下:同光体闽派诗人陈衍、何振岱等硕儒,教授以福州十才女为代表的女诗人群体,不时品茗论诗,酬答唱和。其中“闺帏之杰”、百岁名媛刘蘅,有 《蕙愔阁集》,因有论诗“阁”上下的说法。

  (19)听戏水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榭戏台”,位于衣锦坊16号,为清嘉庆年间进士郑鹏程居宅中一景。该戏台木构单层平台,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剧,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

  (20)知鱼乐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黄楼”中一景,位于黄巷26号。清道咸年间名臣梁章钜重修旧楼时所建。

  (21)光禄吟台:位于光禄坊,为乌山余脉,旧称闽山峰,又称玉尺山。宋代程师孟以光禄卿知福州时所题,并题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逢回。”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2)五柳孤松客:陈衍(1856-1937),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民国六年(1917),陈衍诗中出现名句“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以陶渊明“五柳先生”显志,使三坊七巷声名益彰。

  (23)十砚莘田君:雍正九年(1731),诗人黄任(字莘田)被劾去职,还乡卜筑光禄坊北早题巷“香草斋”,又因嗜砚成癖,藏十方名砚,故斋名又称“十砚轩”“十砚斋”。

  (24)晹谷鹤磴:林则徐之父林宾日(1749-1827),号晹谷,性恬淡,以饲鹤养性。道光三十年(1850),林则徐归里,于光禄吟台附近放鹤,以此祈福国家太平。取《世说新语》“青鹤鸣,时太平”意,后人因署石“鹤磴”二字。

  (25)道南碑铭:道南祠在光禄坊内,祀先儒杨时。祠建于南宋宝祐六年(1258),明成化元年(1465)督学副使游明重建,先后立有《谒祠文》《重修道南祠碑记》等碑刻,以兴来学,以表前型。

  (26)白塔如剑,乌塔如松:白塔位于城内于山,又名“定光塔”,唐天佑元年(904)王审知为报父兄教恩而建。乌塔位于城内乌山,前身系唐贞元年间所建净光塔,因塔身为海石所砌,呈乌黑色,故称乌塔,是福建省现存最古老的塔。

  (27)进退关社稷:李纲(1083-1140),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福州西湖建有祀李纲的李忠定公祠。林则徐为之题联:“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

  (28)少穆禁毒: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清道光时期名臣,民族英雄。道光十九年(1839)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史称“虎门销烟”。今林则徐纪念馆位于三坊七巷南口的澳门路。

  (29)幼丹造舰:沈葆桢(1820-1879),字幼丹,林则徐之婿,晚清咸同光时期名臣。为清朝首任船政大臣,洋务派领军人物。开办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沈葆桢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宫巷。

  (30)几道西学:严复(1854-1921),一字几道,清末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因译《天演论》《原富》等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康有为称之为“西学第一人”。严复故居位于郎官巷20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琴南东译: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古文家、翻译家、画家。以意译外国名家小说见称于时,林译小说有欧美小说180余种。1898年《茶花女遗事》出版,深具社会启蒙意义。时有“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之誉(严复语)。

  (32)觉民洒血醒世:林觉民(1887-1911),同盟会会员。名篇《与妻书》作者。1911年春赴广州黄花岗起义而成仁,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故居位于杨桥东路17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长民辑报发声:林长民(1876-1925),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创办福建私立法政学堂,致力宪政改革。民国后曾任临时参议院秘书长,参与草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后任国务院参事、司法总长等。1919年5月在《晨报》发表的《外交警报敬告国民》,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故居在杨桥东路17号。

  (34)冷斋宛平御侮:王冷斋(1892-1960),1937年1月任河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打响抗日第一枪。1946年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王冷斋前往东京出庭作证。王冷斋曾居黄巷。

  (35)晚翠捐命维新:林旭(1875-1898),号晚翠。清末维新派人士,“戊戌六君子”之一。遗著有《晚翠轩集》。其故居原在郎官巷,现已不存。

  (36)徽因情钟营造:林徽因(1904-1955),著名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林长民之女,祖居在今林觉民故居内。

  (37)冰心爱燃橘灯:冰心(1900-1999),本名谢婉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翻译家。“五四”之后,开始了以宣扬人道主义为核心的“爱的哲学”创作,《小桔灯》为其代表作之一。谢家在辛亥革命后购买了林家宅院,即今林觉民故居,亦为冰心故居。

  (38)谋天下永福:林觉民《与妻书》句:“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39)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2009年6月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三坊七巷以高票入选。揭牌仪式上,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评价说:“一部三坊七巷史,是半部中国近代史。”2014年在郑振铎铜像揭幕活动期间,还勉励《闽都赋》作者继续创作《三坊七巷赋》。

  (40)书藏旧肆:晚清时南后街书坊繁荣,有“古旧书店一条街”之称。晚清举人王国瑞客寓榕城,有诗曰:“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抽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把南后街与北京琉璃厂相提并论。

  (41)塔展中秋,烛迎新元:民俗,又称 “塔市”“灯市”。

  (42)折枝射虎,楹俪花灯:民俗活动与文人雅戏,如灯谜与对对子。

  (43)木画刻版:福州软木画,是全国闻名的传统工艺品。福州刻书业自五代始,至北宋发达,明清时繁荣。戊戌变法前后吴玉田刻坊承刻林纾译《茶花女》、严复译《天演论》等,轰动全国。

  (44)漆艺田黄:清末,福州重要工艺品脱胎漆器与寿山田黄石多在坊巷设肆。

  (45)“别记闽都”句:《闽都别记》取材于民间故事。1911年南后街衣锦坊口举人董执谊根据各种抄本,编辑整理成书,改称《闽都别记》。“郑堂”系书中所传福州阿凡提式的人物,书中故事多发生在三坊七巷。

  (46)“评话甘国宝”句:评话、伬唱,以福州方言说书的演出方式,《甘国宝》《荔枝换绛桃》皆为其重要曲目。

  (47)状元何急避,述古每听讼:郑性之(1172-1255),宋嘉定元年(1208)进士第一。传说郑性之中进士前曾受魁辅里巷人欺侮,回乡日,乡人因惧其报复,急避之。因取“急避巷”之名,后改称吉庇巷。北宋理学家陈襄(1017-1080),字述古,世称“古灵先生”,曾居塔巷。治县、断案多有智。

  (48)“择仁善为邻为里”句:清代杨庆琛有《宫巷》一诗咏道:“拍肩挹袂赋仙居,拱极楼前舁笋舆。园绮衣冠图治社,金银宫阙梦华胥。但凭善俗成仁里,自爱吾庐读我书,秋景数峰塘半亩,此中客得老樵渔。”

  (49)“社火闽山巷”句:古代各坊巷多祀有民间地方之神。衣锦坊闽山巷北口遗迹有“福财正神”龛。“天后宫” 即妈祖庙,在郎官巷。郎官巷古时是临近江河水网之区,清代重建的天后宫香火颇盛。

  (50)“黄璞蛰居”句:唐代崇文阁校书郎、名儒黄璞居黄巷。传说,唐会昌年间黄巢起义军途经福州,因慕黄璞盛名,恐惊扰其家,令士卒灭炬夜行。邻近居民均受其益,后人把此巷称为黄巷。

  (51)“刘氏开物”句:光禄坊刘家是近代福州工业先驱。1910年开办“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次年始供电,结束了福州古城秉烛夜行的历史,刘家得“电光刘”之号。刘家大院在光禄坊,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开物”引自“开物成务”,指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这道理行事而得到成功。

  (52)“中轴线不移”句:以南后街为中心,三坊、七巷对称的城市布局,即中心布局对称安排的里坊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城市居住管理制度。文儒坊东原有里社名“乡约所”,今仍遗存光绪年间的“乡约碑”,为古代里坊管理的佐证。

  (53)“水流一湾”句:水流湾,在南后街西,衣锦坊之北。为古坊巷的内河运输要道。

  (54)丝路两途,缘牵八极:一带一路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途”指水陆两线。缘牵八极,指中国倡行“一带一路”,连接、发展了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55)潮平两岸阔,九州一脉;海近千帆扬,十邑同风:引自赋作者为2017年元月第三届“世界十邑春晚”所撰春联。“十邑”指福州原辖十县,含今属闽东的屏南、古田两县。

  (56)龙腾海左,凤翥江南:引自本赋作者撰并书三坊七巷南后街牌坊联:“城开闽越,源溯昙山,听浩歌一路;凤翥江南,龙腾海左,驰俊彩九州”。

  陈章汉简介

  陈章汉,福建莆田人,1947年出生于厦门同安,长于福清。福建师大中文系毕业,文学学士。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福州市文联、市书协主席,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现为福建省作协副主席,福建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福建省爱国拥军书画院执行院长,福建省耕读书院院长。

  出版文学、美学、辞赋、地方文化和书法类作品集近20种,获省级以上创作奖、编辑奖近60项,包括福建省文学奖和省政府百花奖9项。影视作品曾获中央电视台展播一等奖、中国电视艺术一等奖等。连续4次出席全国文代会、作代会。

  主编、主撰有《冰心爱典》《可爱的福州》《闽都古韵》《闽都石语》《锦绣福州》《魅力福州》《经典福州》《三坊七巷》等。

  曾应邀起草《中华老字号宣言》《闽商宣言》《大爱闽商》《闽都文化特质说》《金尊妈祖铭》《林公颂》《临水夫人颂》《世界闽商》等。

  赋体文有《闽都赋》《鼓山赋》《马江赋》《厦门杏林阁赋》《武夷绿色丰碑赋》《福建师大百年赋》《福州温泉赋》《寿山石赋》《母爱赋》《三坊七巷赋》等,多以作者手书刻石。

  主要楹联牌匾、辞赋碑记见于福州市区的镇海楼、文庙、三坊七巷、林则徐纪念馆、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福州温泉博物馆和多处公园景点,以及鼓山、旗山、武夷山、泉州清源山、福清石竹山、莆田天马山、永泰塔山、闽侯闽都民俗园、厦门园博苑及尤溪历史文化长廊等百多处。

  新闻回顾

  陈章汉力作《三坊七巷赋》本网首发 八百言绘千年坊巷图卷

  本网独家披露陈章汉力作《三坊七巷赋》创作心路

  《三坊七巷赋》本网首发引媒体大V齐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