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专题频道 > 第四届中国网络媒体海峡西岸行 > 正文
宁德概况

http://news.fznews.com.cn   2007-6-15 11:03:38   来源:福建省政府网站
 

  概况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介于北纬 26°17’ ~ 27°41’,东经118°32’ ~ 120°52’之间。面积13452.4平方千米。辖蕉城区,福安、福鼎2市,霞浦、古田、屏南、寿宁、周宁、柘荣6县。人口323.57万,其中畲族近20万(占全国畲族人口的40%)。通行闽东方言,沿海多处讲闽南方言,个别地方讲莆仙方言,北部部分地区讲闽北方言,寿宁北部讲吴方言,福安兰笕是客家方言岛。

  宁德山青水秀,广阔的山地盛产林、茶、果、竹等经济作物,茶叶、食用菌、四季柚、槟榔芋、晚熟荔枝、晚熟龙眼、油柰、无核柿、板栗等畅销海内外,是发展名优特稀农副产品的好基地。宁德还盛产大黄鱼、石斑鱼、对虾、二都蚶、剑蛏等海珍品。

  宁德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溪流纵横交错,形成众多秀丽景观。主要有国家级风景区“海上仙都”福鼎太姥山、屏南鸳鸯溪、“华东第一瀑”周宁九龙祭瀑布群、“十里水街”屏南白水洋、古田翠屏湖、柘荣东狮山、蕉城支提山、南祭山等名山秀水和“海上天湖”蕉城三都澳、霞浦下浒海滩、福鼎嵛山岛、福安白马门等滨海风光。在人文景观方面,有蕉城支提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那罗寺、古田临水宫、霞浦妈祖行宫、蕉城天后宫、杉洋林公庙等祭祀庙宇。而且,区内生态环境保护完好,奇花异草、名木佳果、珍稀动物种类繁多,是我国唯一的大黄鱼、鸳鸯自然保护区和全国著名的食用菌、茶果之乡,是难得的避暑休闲、观光度假、猎奇揽胜和开展水上运动、组织农业生态游的优良场所。宁德市是全国著名的畲族人口聚居区,畲族风情丰富多彩,从畲族的赛歌对歌、婚礼仪式、传统体育到畲族的服饰、饮食、民居等民俗文化都十分独特,拥有中华畲族文化宫等旅游景点。

  宁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既有霞浦黄瓜山遗址(距今3500年历史)、福鼎南广古窑址、马栏山遗址,霞浦大京、福鼎冷城、玉塘、屏南甘棠等古城堡,蕉城中兴紫国师塔、福安倪下石塔、兴云寺舍得塔、古田吉祥寺塔等古塔等名胜古迹,又有开闽第一仕士薛令之、抗倭英雄戚继光、陈普、林振翰、林聪、谢翱、袁天禄等历史名人祠墓,古田朱熹魁龙书院、寿宁冯梦龙官宦遗址,霞浦赤岸日本空海法师入唐漂着地等历代名人文化遗迹。宁德还是著名的革命老苏区,有福安柏柱洋闽东苏维埃政府驻地、闽东革命纪念馆等重要革命史迹。

  历史

  晋太康三年(282)划侯官县温麻船屯设温麻县,属晋安郡。隋开皇九年(589)撤温麻县入原丰县。唐武德六年(623)以温麻废县设长溪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开成(836?840)中增设威德场。五代唐长兴四年(933)升为宁德县。宋淳佑五年(1245)增设福安县,与长溪、宁德皆属福州。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升长溪县为福宁州,辖福安、宁德2县,属福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福宁州降为县,成化九年(1473)恢复福宁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并就府治设霞浦县,属福建布政司(省),同年划入建宁府的寿宁县,乾隆四年(1739)增设福鼎县,计辖霞浦、福安、宁德、福鼎、寿宁5县,清末属宁福道。1912年废府制,属东路道(1914年为闽海道),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时属“闽海省”。1934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1935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1943年为第八行政督察区。1935年所设周墩、柘洋2特区,1945年改为周宁、柘荣县。1949年6月至9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三专区。1950年4月改名福安专区(驻福安),辖福安、宁德、福鼎、霞浦、寿宁、周宁、柘荣7县。1956年增进原属闽侯专区的长乐、连江、罗源3县,撤销柘荣县,1959年划长乐、连江2县归闽侯专区,增进原属南平专区的松溪、政和2县。1960年合并松溪、政和为松政县。1961年恢复柘荣县。1962年划罗源县归福州市,撤销松政县,恢复松溪、政和2县。1970年7月专区迁驻宁德,改名福安地区,同年划松溪、政和2县归南平地区,增进原属闽侯专区的连江、罗源、古田、屏南4县,再次撤销柘荣县。1971年改为宁德地区。1975年恢复柘荣县。1983年划连江、罗源2县归福州市。1988年撤宁德县,设省辖县级宁德市。1989、1995年,福安、福鼎相继撤县设市。2000年撤消宁德地区设省辖地级宁德市,原宁德市改为蕉城区。

  自然

  宁德市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间以河谷平地和山间盆谷,全区耕地面积226.9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3%,人均占有量为0.73亩。

  宁德市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日照长、积温高、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3.4 ~ 20.2℃,年平均降雨量1250?235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35 ~ 300天。

  全市海岸线长878千米,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千米,浅海滩涂面积140.1万亩,大小岛屿344个。全区有29个港湾 ,其中三都澳和沙埕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尤其是世界著名的三都澳港,水深港阔,不淤不冻,港湾面积714平方千米,50万吨的轮船可随时进港全天候作业,是远洋大吨位中转港和大项目开发的理想区域。

  宁德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185万千瓦,是发展高能耗产品的理想地。已发现的金属、非金属矿种72种,尤其是玄武岩、高岭土、紫砂陶土、叶蜡石等矿种,不但面广量多、品位高,且易于开采,是发展建材、陶瓷工业的好地方。

  社会经济

  2005年,全年生产总值343.6亿元,增长10.6%。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20.3亿元,增长2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5亿元,增长25.2%,增幅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二位。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3.4亿元,增长4.2%。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到88家,有22个农产品获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称号,8个品牌被授予2005年中国“三绿工程”推荐品牌,6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居全省第二位。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94.7亿元,增长2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7.29亿元,增长35.8%,增幅居全省第一。规模工业总量比“九五”末翻了将近两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4亿元,增长30.4%。全年共接待游客3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亿元,分别增长15%和20%。屏南白水洋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房地产、信息和中介服务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8亿元,增长1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4%。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1.53亿元,贷款余额199.26亿元,分别增长14.0%和15.7%。

  项目经济。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5亿元,增长27.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4.24亿元,增长38.3%,增幅居全省第2位。实施重点建设项目46个,完成投资53.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9.6%,增长34%。沈(阳)海(南)高速公路宁德段至福安连接线建成通车,温福铁路宁德段全面动工建设,穆阳溪一级芹山、二级周宁电站、寿宁牛头山水电站、屏南上培电站、古田双口渡电站等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大唐火电厂一期工程、穆阳溪三级闽东电站等项目进展较快。重点建设项目中工业及能源项目22个,完成投资41.6亿元,占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的77.5%,年初确定的85个中心城市城建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5.88亿元。宁武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古田高速、福安至泰顺高速已列入全省规划。

  改革创新。闽东电力股份公司扭转危机、治理整顿取得成效,全面实现扭亏增盈,实现扭转ST的预期目标。市外贸企业总体完成改制,市属内贸企业改革已经启动。非国有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96.8%。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全部免征农业税,取消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成立了省农村信用联社宁德办事处。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4亿美元(报表口径),增长26.7%;外贸出口总额3.25亿美元,增长26%,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城澳口岸通过国家级一类口岸验收,并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宁德港口岸对外开放。

  社会事业。有3个产品获得福建省优秀新产品,2个新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3个项目被列为省循环经济百项重点示范项目,福建鑫磊晶体有限公司被列为省循环经济百家重点示范企业。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加快,宁德市职业技术学院正式获准成立,宁德师专新校区征地工作基本完成。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和“空白点”村卫生所建设,扩建市医院传染病房,建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楼、市康复医院病房主体工程。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文化中心主体工程,畲族文化抢救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宁德市运动员在第十届全运会上取得3金1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2005年宁德市再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第四次被国务院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人民生活。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19万人,有741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4.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2万人次。全市城乡共有13.37万人享受低保,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4.7万人、10.7万人、15.03万人。有效抵御连续频发的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扎实推进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因灾倒房的2413户春节前都搬进新居。全年完成“造福工程”和滑坡险情村搬迁8822人。实行农村低保家庭子女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制度。认真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全市共偿还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1.1亿元,清欠率97.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5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3808元,增长8.3%。深化推进“平安宁德”建设,顺利通过全省“四五”普法验收。

 

【字体: 】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泉州概况[2007-6-15 8:54:01]
·漳州概况[2007-6-15 8:46:04]
·厦门概况[2007-6-14 16:05:13]
·福州概况[2007-6-14 15:52:50]
·福建省概况[2007-6-14 15:32:08]
·台湾概况[2007-4-6 17:07:13]
·福州概况[2007-4-6 11:34:11]
·[宁德市]“元宵茶春波绿茶树品种应用与产业化” 对接项目进展情况[2006-6-10 18: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