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 第二炮兵,简称“二炮”,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现已初步形成核常兼备、射程衔接、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武器装备体系,具备精确、机动、全天候的战略反击本领。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可世界并不太平。面对敌对势力的“核讹诈”,中国决心创建自己的战略核力量。
1956年中央作出了重点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尖端武器的决策;从1957年起,逐步组建了战略导弹的科研、训练、教学机构;1959年,中国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正式组建;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历经屈辱和磨难的中华民族终于挺起了不屈的胸膛。
1965年10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导弹与原子弹“结合”前的工作会议上说的那段话:“核爆炸成功以后,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无非是说我们光有原子弹,没有运载工具。我们要用导弹把原子弹打出去,用行动来回答舆论的挑战!”
几天之后,随着甲地一声巨响和乙地一片蘑菇云的升起,中国便成功进行了首次导弹携核弹头发射试验。
1966年7月1日,一支掌握现代化尖端武器的特种部队正式加入中国军队的序列。他的名字由周恩来总理亲定:第二炮兵。后来它被世人称作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1984年10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次走出历史的帷幕,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当一枚枚白色的战略导弹在巨型牵引车的驭载下,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十里长街沸腾了,神州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1996年3月,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第二炮兵接受了中央军委赋予的向东南海域进行导弹发射的训练任务。这是二炮首次公开展示其战斗力,世人以各种心态关注着中国“巨龙”的腾飞。
1999年8月2日,新华社庄严向世界宣布,中国在本国境内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型远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这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迈向现代化、实现质量建设的重要标志。
1999年10月1日,当第二炮兵受阅方队再次走过国庆五十周年的天安门时,人们发现,中国的战略导弹家族变大了,导弹的个头变小了。这一变化,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