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有福之州 拥抱大海

福州沿历史中轴线从“三山两塔”东进南下迈向滨海

2017-06-10 08:09:47  来源:福州新闻网

福州沿历史中轴线从“三山两塔”东进南下迈向滨海

  充满现代气息的闽江两岸。记者俞松摄

  福州新闻网6月10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朱毓松)福州,福建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一座古城。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黄河、长江一带一起进入新石器时代。

  福州,一条城市历史文化中轴线延绵6公里,记载了城市2200多年的沧海桑田,始终未曾位移。

  福州,还是“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博士眼里的“大孔雀”:东进南下的城市发展战略,体现了福州城市规划的传承,就是在画一只美丽的“大孔雀”!

  一条历史中轴线

  记载八闽首府千年变迁

  夜幕降临,八一七路纵贯福州城市南北,恍如天际的银河,这条承载着福州2200年历史文化的中轴线灿若星河。

  这条中轴线,北起屏山镇海楼,南至烟台山,全长约6.6公里,串联屏山、乌山、于山、烟台山,乌塔、白塔及闽江,形成了福州古城“三山两塔一条街(江)”的独特布局,形成了“城中有山、山在城中”的特殊自然环境。

  冶城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从汉朝冶城到晋朝的子城再到唐朝的罗城,福州城市南北轴线始终没有位移,坚定地由北向南,这是福建唯一、全国少有的。

  这是一条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脉络:朱紫坊是古代福州文教中心,上下杭商贸文化浓缩了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烟台山特有的领事区文化则见证了福州开放的历史演变过程。

  八一七路,由北向南自然渐进,向外拓展。全长580米的解放大桥,沟通着南端的烟台山。作为这条历史文化中轴线的收头,烟台山与北端屏山遥相呼应。

  改革开放之后,八一七路中轴线成为新时代福州城市发展更新的萌线,推动着城市向东、向南方向拓展。随着“东进南下”战略的逐步实施,福州老城区的功能进一步得到疏解,城市品位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福州走出“三山两塔”的盆地,跨步越过闽江、乌龙江,奔赴大海,拥抱蔚蓝。

  20多年前,“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博士担任福州城市规划顾问,主持编制福州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他把一个城市的远期规划比喻为一只美丽的孔雀,对福州坚持传承,坚定推进城市“东进南下”给予高度肯定。

  “坚持下去,福州将成长为一只美丽的‘大孔雀’。”刘太格说。

【责任编辑:徐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