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珍宝星辉 从文物里看见汉字源流
央视网消息:明清时期航海事业繁盛,各国的彩色宝石、玉石随着商船进入中国。长沙博物馆正在展出的珠宝首饰品类展中,约300件典藏珍宝展示了中西方文化交融之美。
航海与贸易的持续推进,让中国本就丰富的宝玉石储藏更上一层楼。明清时期的珠宝镶嵌工艺迅速发展,这件明代的“金镶宝累丝五凤冠”装饰元素十分丰富,包括牡丹的花形,还有龙、凤、蝴蝶等各种形态的装饰,运用了累丝、锤揲等多种复杂工艺。
中国艺术品的持续外销也让西方人认识、了解了中国文化。这两件来自法国的化妆盒,大约是1920年的作品,设计上就富含中国元素。
青铜器纹饰体现商周时期文化特色
正在天津博物馆展出的商周文物特展上,150余件(套)甲骨、青铜器等文物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商代青铜器中典型的纹饰兽面纹,是建立在人们想象之上多种动物的重组变形。展览中的各类兽面纹鼎,体现了商周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蝉纹也是青铜器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动物纹装饰,取其居高食露、清洁可贵之意。这件商代晚期的蝉纹鼎工艺复杂,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肇基文明 从文物里看见汉字源流
通过此次特展,可以从甲骨、有铭文的青铜器中去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文化。
“中国”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最早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何尊”上。而其实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可以分别找到最早的“中”字和“国”字。
甲骨文不仅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的情况,还能反映当时的生态环境。在这片甲骨上刻写的卜辞中,就可以从中看出当时的中原大地,有着大象生存繁衍的痕迹。
在商代,人们不仅在甲骨上刻字,也用毛笔在木牍、缯帛上写字。虽然已经无法看到用毛笔书写的商代典册,但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基本保留了毛笔字的样态。在商代旅父辛鼎的铭文中,我们能直观地看到“父”字毛笔书写的痕迹。
- 文化中国行丨武安平调落子:一出好戏 与古为新(2024-06-25 18:22:08)
- 文化中国行|用“新”织出非遗时代内涵 古老技艺焕发青春活力(2024-06-25 18:20:07)
- 文化中国行丨河北正定:保护千年古刹 传承历史文脉(2024-06-24 19:24:04)
- 文化中国行|穿越千年 丝路瑰宝见证文明融合之美(2024-06-23 15:24:37)
- 文化中国行 | 接通古今对话 数字“拼”甲骨激活中华文明历史基因(2024-06-22 15:16:18)
- 探访黄巷郭柏荫故居:五子登科扬万里 一门学问集千家(2024-06-20 08:18:46)
- 文化中国行 | 呈现历史文明 看传统文化“苏式”表达(2024-06-18 16:44:58)
- 甲骨文中最早的“中”字和“国”字出现在哪?揭秘(2024-06-17 15:19:41)
- 文化中国行|探寻绵延千年的生态智慧(2024-06-11 20:22:44)
- 文化中国行 | 承载乡音乡情 非遗稀有剧种“破圈”焕新生(2024-06-11 11:13:11)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