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向“绿”而行 向“新”发力
平潭地处台湾海峡与海坛海峡之间的突出部,“狭管效应”尤为显著,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化风为宝、以风兴业。近年来,平潭深入挖掘风能资源优势,以风电清洁能源开发及产业链培育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绿色化、生态产业化、能源清洁化、生活低碳化”,推进“零碳岛”建设,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之路。
御风
2020年12月26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通车。一年后,随着5台由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科技”)自主研发制造的GW154-6.7MW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调试,由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润新能”)投资建设的中国首个海上分散式风电项目——福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照明工程分散式海上风电项目建成,为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创新运营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这样,曾经大桥建设的“拦路虎”——风,成了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的“能量源”。
“我们项目并网后,为平潭提供了优质且稳定的电能。”天润新能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所提供的绿色能源主要供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本体照明工程和大练综合服务区使用,余电供给平潭北部多个乡镇地区的用电。项目装机容量33.5MW,年发电量约1.2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6万吨。
该项目融合了多项前沿生态发展理念,不仅为平潭提供优质电能,而且对探索推广海上风电“双碳”发展新路径,乃至推动海洋生态资源综合保护新模式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追风
据统计,平潭多年平均风速在8.4米/秒以上,年有效风速4.5-25米/秒,并且每年风力7级以上的天数达200多天。
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吸引了众多开发者,其中也包括天润新能。天润新能是金风科技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55.5亿元。其在绿色能源领域拥有10余年经验,截至2023年底,天润新能累计核准逾3100万千瓦容量的项目,其中风电累计核准逾2500万千瓦,在建项目逾235万千瓦。
全省首个“海上风电+海上牧场”融合项目在岚开展,工作人员把金属网箱投放到海里。
截至2023年底,累计并网装机容量1394万千瓦,年度新增装机容量与累计装机容量均排名我国前十名。
近年来,平潭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政策优势,对风能产业发展进行精准定位,按照风力发电、风电制造、风电服务、融合发展四大板块打造产业链。为让风延伸更多相关产业链,平潭出台多个与“风”有关的政策,进一步细化风能产业配套政策,扶持风能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目前,平潭已进入“深度全绿电”供应时代。平潭风电场总规模198.83万千瓦,已建成总装机容量67.83万千瓦,年发电量预计22亿千瓦时,约抵消或节约32.24万吨标准煤、85.76万吨二氧化碳。
2022年,平潭大胆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在试验风电场投放缩略型深远海养殖装备——金属养殖网箱,试验养殖石斑鱼等,深入开展风电场各类环境下对鱼类不同影响的技术研究,形成在特定环境下鱼类养殖的整体技术方案,为福建省探索推广深海养殖装备在风电场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撑。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还实现了我国海水养殖网箱智能化技术的高度集成。通过在金属养殖网箱科学布置GPS、视频监控系统、水质监测系统、水下机器人、智能浮标等智能装备,综合集成深水检测技术,对养殖网箱、养殖情况、风电机组、环境条件进行参数化和视频监控,可实时查看数据。“我们为新一代养殖技术创新以及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该项目相关技术负责人表示。
乘风
2023年6月28日,由三峡集团与金风科技联合研发的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平潭外海成功吊装。机组的叶轮直径252米,叶轮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轮毂高度达152米,是彼时全球范围内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在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上实现重要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该机组曾登上“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榜单。
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平潭外海风电场完成吊装。
化风为宝、以风兴业。“向海争风”是平潭探索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一步先手棋。
2024年8月20日,平潭综合实验区港务发展有限公司、海纳特电(厦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三方就平潭港区金井作业区“零碳港”项目举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签约现场,各方围绕“平潭港区金井作业区零碳港”的建设目标、政策支持、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这些年,平潭深入挖掘风能资源优势,以风电清洁能源开发及产业链培育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绿色化、生态产业化、能源清洁化、生活低碳化”,推进“零碳岛”建设,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之路。
2024年11月5日,“平潭岚碳”生态产品正式亮相,标志着平潭综合实验区向“零碳国际旅游岛”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平潭岚碳”是指平潭辖区内符合相关开发条件并经主管部门组织核定的森林以及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碳汇量,包括森林碳汇(绿碳)和海洋碳汇(蓝碳)。经专业机构核算,平潭综合实验区碳汇总量共27.4万吨。在“平潭岚碳”微信小程序上,游客不仅可以购买碳汇,还可以享受一系列零碳专属文旅产品的优惠礼包,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这种方式不仅吸引了游客参与,也为解决国内普遍面临的碳汇消纳难题提供了新的路径。
“平潭岚碳”生态产品发布会现场
作为一款数字化产品,“平潭岚碳”生态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抵消个人、组织、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或“零碳”目标。
当前,平潭综合实验区正积极探寻“平潭岚碳”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模式,致力于推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助力“零碳国际旅游岛”目标实现,助推平潭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 冠军中国·青春接力|“海上巨人”冲浪有多拉风?(2024-12-02 11:44:07)
-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落幕 福建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2024-12-02 11:44:07)
- 关于区县活动的采购公告(2024-12-02 10:48:03)
- 关于区县活动的采购公告(2024-12-02 10:45:50)
- 搭上“末班车”!这家闽企力争行业“尖子生”(2024-12-02 10:11:12)
- 进度刷新!福建这一高速全线隧道全面贯通(2024-12-02 10:01:23)
- 连江:供电增容改造添动力 助推重点项目“加速跑”(2024-12-02 09:27:54)
- 林丽荣:都市丽人变身“村姑”(2024-12-02 08:24:22)
- 近千名登山爱好者鼓山竞技(2024-12-01 09:03:44)
- 福州国际人才港(一期)迎重大进展 “一楼一中心”预计本月交付(2024-12-01 09:03:06)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