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颜值”如何创造价值?——专家学者为南平出谋划策
26日,在生态资产管理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咨询会上,国内生态领域专家学者认为,南平生态资产管理、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价值提升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空间,值得进一步挖掘探索,让闽北生态“颜值”更好地创造价值。
发展生态农业 推进绿色“碳”索
“农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应充分发挥农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教授张俊杰说,在中国,农业碳排放仅次于工业,是第二大碳排放来源,在土地利用、农资投入等都会产生碳排放,所以农业具有很大的减排潜力。
张俊杰认为,南平生态资产丰富,是重要的固碳库,且有众多特色生态产业。所以,无论是“减碳”还是“固碳”,南平都大有可为。他说:“南平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进行减肥降药,实现绿色化发展,降低碳排放。同时,不断改善森林的经营管理,还能激发更大的固碳潜力。”
当然,无论是减碳还是固碳,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张俊杰也为碳汇资源转化提了两点建议:“一是开发碳汇资源,可以进行碳交易,实现价值的转化。二是寻求金融和经济政策的支持,让绿水青山能够更好地转化成金山银山。”
“实际上,南平已经有很多非常好的实践,如利用碳汇资源进行质押贷款,以及碳汇债券、碳汇保险等融资机制,为地方经济发展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和助力。”张俊杰坦言,从地方经济发展来说,更希望在减排和固碳过程中发掘出新的经济成长机会。
张俊杰指出,现在绿色消费者兴起,希望产品是绿色的、低碳的,消费者愿意支付溢价,这是生态农产品的一个重要变现渠道。南平可以在特色林产品和农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坚定走生态绿色发展道路。
对南平的未来,张俊杰十分看好,“在全球产业的过程中,大的核心企业都对企业的绿色和碳排放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南平具有绿色生产和低碳生产的条件,未来在吸引这些企业上占有优势。”
打好“绿色牌” 走实“生态路”
“我注意到南平发布的‘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到,南平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所以,作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先行区的南平非常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主任、教授何可说。
农业如何打好“绿色牌”,走实“生态路”?何可认为,要重视科技创新,将绿色低碳融入农业产业链。比如,在产前环节,以提高生物转化率和经济产量、增强植物固碳能力和气候韧性为导向,强化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等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工作;在产中环节,降低农机装备的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在产后环节,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这种方式延长碳封存的链条,并增加农业收益。
何可提出,南平有很多典型做法,其中“森林生态银行”的实践在全国影响力很大。今后可尝试进一步发挥山地生态优势,围绕茶叶、果蔬、食用菌、笋竹、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开发碳交易项目,帮助农民在获得农产品收入的同时,通过碳市场分享一份碳收益。“这种方式既有助于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又能够实现农民增收,还能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
汲取生态“养分” 厚植振兴“沃土”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特产的形成,其实跟当地气候和土壤等各方面的生态条件是密切相关的。”张黎明认为,生态环境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如土壤健康将直接关系着农产品的质量以及附加值。
“生活中生态产品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说我们在武夷山呼吸的新鲜空气,还有我们吃干净的食物等,都是生态产品。”张黎明说,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方面,福建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张黎明是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多次来南平农村调研,正在指导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他说:“浦城县是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福建省唯一试点县,经过试点,在分析总结三普数据成果基础上,浦城县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000万元,通过土壤酸化改良,将会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品的品质。此外,通过土壤普查,浦城也被列入全国首批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高标农田建设可以为浦城县再生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奠定基础,目前浦城县再生稻种植面积已超过6万亩,为全省最高。”
好生态带来健康土壤,健康土壤长出优质作物。张黎明介绍,开展土壤普查,有利于进一步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是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这次土壤普查带动了南平市对‘土特产’的规划,将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张黎明说。(本报记者 林李冰)
- 宁德:守护“路净天蓝”(2023-11-28 09:18:00)
- 福州:“千园之城”舒展幸福画卷(2023-11-28 09:15:14)
- 以“生态美”推动“共富美”!解码温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2023-11-27 17:23:04)
- 福州加速建设水利民生实事项目(2023-11-27 17:18:02)
-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缩影 媒体采风团带你去看看(2023-11-27 16:20:59)
- 中央第一生态环保督察组人手一本“小册子”(2023-11-27 10:59:31)
- 习近平的黄河情怀(2023-11-27 08:34:25)
- 福州加速建设水利民生实事项目(2023-11-27 08:28:08)
-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福建省转办第三批群众信访举报件涉及福州市17件(2023-11-26 07:51:37)
- 闽江河口湿地监测到40多只东方白鹳 鸟界国宝数量创新高(2023-11-26 07:47:26)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