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厦“1小时生活圈”来了
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铁路——福厦高铁开通在即, 莆田高铁站相关设备完成调试,新的高速通道即将开启——
福厦“1小时生活圈”来了
连日来,海峡两岸同胞护驾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气氛热烈。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铁路——福厦高铁将于9月底全线开通,融合妈祖文化元素的莆田高铁站将投入运营。9月20日,记者先行探访莆田高铁站。
莆田高铁站与既有的莆田火车站相邻,历经2年建设完成,是城市新地标。在莆田高铁站导览图前,承建方中铁十二局莆田站的总工程师刘腾飞介绍,莆田高铁站建筑面积3.89万平方米,是“线侧+高架候车式”站房,地上为进站口,地下为出站口。
莆田高铁站根据妈祖发髻的造型特色,采用“梳帆载志,腾浪远航”的设计理念。立面体现山海交汇,帆髻昂扬,中部耸起,呼应莆田山水之势,抒意人文风貌,体现拼搏精神。站内设计也融入祥云等元素。
莆田高铁站与既有的莆田火车站相连,设计风格突出妈祖发髻造型。 全媒体记者 林罗晓 摄
记者走进莆田高铁站一层的综合服务中心,售票窗口标语“很高兴为您服务”映入眼帘,一旁的自动售票机已配备到位。乘坐自动扶梯上到二层,耳畔不时传来广播报站声,站内正在做运营前的调试。
“莆田高铁站设计最高峰聚集人数为2000人,共设置40部电扶梯,包括扶梯27部、直梯13部。”刘腾飞说,目前,电梯、空调、照明设备都完成调试,各项设备及管理系统正常运行,为站房启用做了充足准备。
二层是莆田高铁站的“中枢”,分布5个检票口。记者看到,验票匝机口安装到位。高铁站把标配的儿童游乐区、军人候车区、重点旅客区、商务座候车区打通,营造“四区合一”的宽敞空间。中央的“壶兰服务台”上,闪烁着“莆田站欢迎您”字样。周边饮水区、母婴室、卫生间,以及客运、公安值班室一应俱全。
在候车区,工人们正忙于安装座椅。“儿子在泉州上班,高铁开通后,回家就更快了。”家住笏石镇的林阿宝熟练地拆箱,搬出座椅零件,麻利地用工具装好。
新建的莆田高铁站有一条长112米的天桥,连通至相邻的莆田火车站。“高铁站投入运行后,在10月份到明年春运前有个过渡期。”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市铁路建设发展中心主任林楠说,旅客从莆田火车站进入高铁站,步行只需2分钟。出站有连接地道,步行约5分钟。福厦高铁全线约270公里,其中,莆田段47公里,途经涵江、荔城、秀屿、城厢、仙游5个县区。林楠介绍,福厦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快速和客专两个特征,开通后将增强城市群间的商务往来和经济联系,助力莆田更好地融入福州都市圈,与厦漳泉都市圈、长三角、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往来更便捷,强化各类经济要素的流动,也能实现与周边城市的资源共享,对莆田的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和区域协作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福厦高铁全线共设福州南、福清西、莆田、泉港、泉州东、泉州南、厦门北、漳州8座车站。线路开通后,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同步投入运营。高铁时速350公里,莆田到福州只要20分钟,到厦门只需40分钟。日前,省发改委印发《关于打造福厦“1小时生活圈”的若干措施》,提出要以福厦高铁开通运行为契机,聚力打造福厦“1小时生活圈”,促进高铁沿线城市资源整合、交通互联、产业融通、协调发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处于福州和厦门中间的莆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新闻链接
高铁开通后,逐步释放“高铁经济圈”效益,将激活招商投资活力。秀屿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林俊豪说,通过近3年奋战,高铁新城启动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完善。7条市政道路竣工通车。引进优质教育配套资源,市实验小学秀屿分校建成投入使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莆田学校、毓英学校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中,计划明年竣工投入使用。莆田第二座万达广场正式营业,星级酒店建设正在推进,市第一医院新院区即将破土动工。
- 福厦高铁开通倒计时 福建省面积最大的动车“4S店”启用(2023-09-25 16:06:38)
- “轨道上的福建”提速 福厦“1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2023-09-20 22:55:13)
- 福厦高铁月底开通!将推广月票!(2023-09-20 17:16:13)
- 打造福厦“1小时生活圈”!福建印发15条措施(2023-09-20 09:14:57)
- 时速350公里 福厦高铁何以穿山跨海(2023-09-14 09:18:08)
- “智”行千里!揭秘福厦高铁背后的科技力量(2023-09-11 16:24:43)
- 智能“复兴号”亮相福厦高铁(2023-09-05 10:47:22)
-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亮相福厦高铁试跑(2023-09-05 08:40:25)
- 58分钟到厦门!福厦高铁试跑初体验(2023-09-05 08:40:25)
- 见证——喜迎《福州日报》正式出版25周年 | “复兴号”跑起来 福厦1小时通达(2023-09-05 07:37:17)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