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时评丨深刻把握福建生态省建设的实践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最亮丽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前瞻性地提出建设“生态福建”的战略构想,强调“建设生态省,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拉开福建生态省建设的序幕。在“生态福建”战略构想的指引下,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福建”战略实施,生态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建实践,为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坚持顶层设计
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顶层设计是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内在秩序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统筹规划与协调安排,具有方向性引领作用、方法论指导作用和统筹全局的规划作用。
从福建生态省建设的探索实践来看,坚持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的重要保证。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所作的序言中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事业,在其发展进程中,许多重大问题要从长计议、慎于决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建设,如果没有长远的规划,往往会导致建设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失误,甚至留下永久的遗憾。”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从主持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环境优美纳入厦门发展建设的总目标当中,提出“制定适合厦门市特点的环境保护规划”,到主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提出要把福州建设成为“清洁、优美、舒适、安静,生态环境基本恢复到良性循环的沿海开放城市”的战略规划,再到领导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无不体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坚持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的科学理念,体现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远见卓识。
历届省委、省政府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省建设,推动实现福建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的有机统一。
坚持绿色引领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绿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强调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要求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发展生产力,对于转变发展观具有革命性意义。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福建省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念好“山海经”、画好“山水画”、做好山地综合开发,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和谐”。
1997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三明常口村调研时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进一步强调环境保护要落到实处,要求每个人都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责任感。针对一些干部群众为追求经济效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的现象,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是,污染环境就没有道理,破坏生态和浪费资源的‘发展’就是歪道理”。这更加坚定福建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绿色转型的决心,为统筹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从筼筜湖综合治理到福州“城市生态建设”、“绿化福州”建设,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到木兰溪流域治理,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建立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得到充分彰显,绿色发展引领福建生态省建设行稳致远。
坚持深化改革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支撑和保障。推进福建生态省建设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并取得扎实成效。在《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生态省建设的保障措施”部分,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协调,注重体制机制创新,为生态省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其中,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较早探索,是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决策的成功典范,从而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探索实践最有代表性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
此外,调整干部绩效考核也是福建推进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制度改革创举。在2002年7月3日召开的全省环保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就强调对生态环境工作责任要列入各级党政部门政绩考核的内容,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进行审计,要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票否决”。
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和指引下,福建在全国率先实施环保“一岗双责”,率先扛起“党政同责”大旗,率先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常务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福建省还获批成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从而拓展了福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空间、提高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
坚持人民立场
充分满足人民生态需求
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政治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也是福建生态省建设探索实践的重要经验启示。
建设生态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归根到底就是保障生态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时常强调“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提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这些重要论断充分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领域、最迫切期盼解决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民生观的继承和发展。
福建在推进生态省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始终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实现生态福利共享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切实让群众从河清水净中感受到幸福。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考虑广大林农的意愿,发挥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让老百姓真正受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以造福百姓为归旨,创新治理举措,建设生态农业,坚持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治理与惠农强农并举、治理与民生改善并行;木兰溪治理以“变害为利、造福人民”为目标导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治理水生态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治理”为“我要治理”,走出一条流域综合治理的群众路线;治理“餐桌污染”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激发了参与生态省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坚持底线思维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底线思维,强调要有原则意识,“对于那些不能改的,再过多久也不能改”。底线思维“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不同时间、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守住生态安全底线。他针对福建山地丘陵多、夏秋季节台风和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的特征,高度重视加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强调要系统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科学治水,根治水患。他要求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守环境底线,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同时探索并证明绿水青山本身就是价值,就是绿色GDP。坚持底线思维,对于保障生态空间底线不被突破、维护发展底线、保障和呵护民生底线,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省建设实施20多年来,福建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不断推进“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展望未来,福建省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的嘱托,坚持不懈推进生态省建设,奋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走出一条既有引领示范意义又有福建特色的生产、生活、生态共赢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作者陈伟雄,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1MZD024)的阶段性成果]
- 2023年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将在福州举办(2023-04-12 22:21:18)
- 全国百强榜公布!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入选(2023-04-12 22:03:23)
- 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将在福州市举办(2023-04-12 19:14:59)
- 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童文杰:香樟寄深情 荒山变绿洲(2023-04-12 11:54:51)
- 福建14项举措强化个体户金融服务 “闽商易融”贷款码将推出(2023-04-12 09:13:49)
- 义井公交总站18日启用(2023-04-12 08:52:49)
- 永泰“项目管家”进企业解难题(2023-04-12 07:50:32)
- 海外侨商拥抱福建发展新机遇:回乡创业吃了“定心丸”(2023-04-11 10:35:32)
- “太方便了!”罗源迎来超大规模医疗专家团队(2023-04-11 10:33:26)
- 福建浔兴结束本赛季CBA联赛征程(2023-04-11 09: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