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乌山时评 >> 热点关注

“清新福建”助力双碳目标 书写绿色发展新答卷

2022-08-23 16:27:14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万菊 曾正滋

  当前,全球气候问题已成为人类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做大做强做优绿色经济”。福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地以及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一直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的姿态,大胆探索减污降碳的机制创新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呈现“闽山闽水物华新”的美好画面。研究总结和宣传推广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福建省改革“试验田”的示范效应,也是对我国力争实现“双碳目标”的积极回应。

  创制度之新: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减污降碳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下依靠制度和法治减污降碳。

  一是构建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先后制定出台《福建省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福建省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加强法律法规间的衔接与协调。同时,研究制定碳中和专项法律,积极修订节约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21年5月,福建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武夷新区建设加快南平全方位绿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利用和体制创新。此项制度的出台,在全国迅速形成推广效应。同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包括武夷山在内的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二是积极探索体现地方首创精神的规范制度。一方面,“激励为主”,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绩效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立好绿色发展导向,对约占全省县(市、区)总数40%的34个县和南平、龙岩、三明、宁德、平潭综合实验区取消GDP硬性考核,重点考核生态质量;另一方面,“约束为辅”,通过建立“生态司法+审计”制度,推进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资产利用责任制,形成监督合力,促进依法履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通过“一收一放”,促使各地政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坚持调结构、优布局,从源头上真正减污降碳。2021年,省万元GDP能耗下降2.9%,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以上,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为全国的一半左右,全省城市公交车新能源汽车占65%。

  创模式之新:“加减并用”推动绿色经济先行先试

  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通过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空间格局之变,“加减并用”,率先践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

  一是做“减法”,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通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016年12月,福建碳市场启动交易,成为全国唯一按照国家核算标准建立的试点碳市场;2017年,省政府制定《福建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方案》,组织开展试点工作;2021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汇贷”“碳票”工作,三明、南平、龙岩开展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3.3万名五级林长全部上岗。截至2022年3月,全省林业碳汇累计成交321万吨,成交额4665.2万元,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金融、绿色优质农产,到“电动福建”、光伏发电,福建的绿色转型全面推进。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创造了一批典型经验。

  二是算“加法”,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首创“生态银行”模式,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2017年,南平市在全国首创“生态银行”模式,搭建生态资源资产运营管理平台;2021年5月,南平市成为全国首个获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地级市,因地制宜发挥生态优势,培育壮大现代绿色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七大绿色产业,打响“武夷品牌”“水美经济”等独具福建特色的生态品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绿色新功能,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

  创科技之新:数字经济协同绿色经济共谋高质量发展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把数字福建建设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福建站在打造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生态引擎”的高度,用大数据守护绿水青山,开启“智慧环保”的新时代。

  一是推进生态资产数字化,激发绿色经济活力。2015年,按照“大平台、大整合、高共享”的集约化建设思路,福建率先启动建设省级“生态云”平台;2018年5月,福建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生态云”赋予每个生态产品以数字身份,监测生态产品的数量、质量,并提高其信息化水平;通过生态资产数字化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造条件,激发绿色经济的活力。4年多来,福建充分运用生态云建设成果,着力推动精准治污,引领环境管理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学助力。

  二是完善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统,促使企业自觉守法。2019年4月,福建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生态环境亲清服务平台,截至2021年底已注册企业用户2万多家,并入选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福建电子政务十佳案例。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未来涉及碳排放的企业都需要对自己的碳排放数据进行管理,建立以企业为单位的碳排放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可实时监测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形成碳排放报表、碳交易等功能;通过人工智能对获取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直接勾画出企业的碳足迹,估算出其真实的减排力度。如此,实施一企一档、增强互动互信、实施差别监管、强化信用奖惩。数字经济的充分运用,从被动监管到主动自律,促使越来越多企业自觉守法,企业发展动力更足,绿色领跑更强劲。

  2021年3月来福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福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展望未来,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指引,持之以恒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清新福建”的示范效应,久久为功,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建设新福建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书写绿色发展新答卷。

  (万菊系福建江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曾正滋系福建江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