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陌邻变睦邻 共筑幸福里
——鼓楼深入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提升近邻党建活力
“红色业委会”点燃善治的强劲引擎;身边的能人志士汇聚近邻互助的合力;“幸福合伙人”用服务打造幸福生活样板……鼓楼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如何”重要指示,大力传承弘扬“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深入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全力提升近邻党建工作活力,让城市基层党建更有温度、幸福更具质感。
芳沁路3号“红色业委会”在小区开展红色文化宣传。记者 莫思予 摄
提质扩面
夯实近邻党建工作根基
草木抽出新绿,道路干净整洁,车辆有序停放……在芳沁路3号,建成于30年前的老旧小区实现“逆龄”生长。
“这些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芳沁路3号业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王维平说,去年,在左海社区指导下,小区成立了全员党员的“红色业委会”后,邻里之间更有凝聚力了。
“红色业委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王维平表示,大家在协商中逐步敲定改造细节,老党员、在职党员带头行动,主动清理公共区域的杂物,拆除空地上的搭盖。
如今,曾经杂乱的菜地摇身一变,成了绿意盎然的草坪;闲置的杂物间被改造成红色阵地,红色书籍与文化宣传随处可见。业主张广华说:“小区家长里短的事不少,有‘红色业委会’这么个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组织,协调起来才更让人信服。”
一幅幅党群齐心的和谐画面背后,鼓楼区着重织密组织体系、深化党建联建、建强红色矩阵,不断夯实近邻党建工作根基。
69个社区党组织达到四星级以上标准的同时,鼓楼实施“小区治理提质工程”,建成662个小区党支部,实现1424个小区全覆盖,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借助“近邻合伙人”机制的推行,社区与226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培育“红色物业”332家、“红色业委会”239家,推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向物业、业委会等治理主体延伸。
持续开展的“党建引领近邻共筑”活动,吸引院校、商家、驻区部队、离退休干部等参与近邻共建。强大的红色矩阵中,形成了“非遗进校园”“温泉研学”等20个特色校地联建项目,五一广场商圈“三圈互融”工作法入选“全国百个新兴领域党建创新案例”,“党建+双拥”联盟成立,林国山党建工作室经验做法入选全国“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
多方协同
汇聚近邻互助强大合力
摆好桌椅、备齐茶水、确认流程,每周四晚,大凰山社区的一间活动室里,邱树萍都会准时开启一场读书会。
“过去我一直在其他地方参加读书会。在全民阅读的当下,‘家门口’是不是也能办个读书会?我一说想法,就得到社区党委支持。”邱树萍说,她负责牵头组织,社区提供场所,派来志愿者,读书会就这么办起来了。
年轻时就是“斜杆青年”的邱树萍,如今不仅是社区读书会发起人,还是长者学堂合唱团、模特队的班长。
“在读书会上,我们以书为桥,拉近居民与知识的距离;在文艺活动中,我们以艺术为媒,为社区增添欢乐。”邱树萍说,每次看到大家沉浸其中、交流交心,都能感受到作为党员志愿者的价值和幸福。
从能人齐心助力到党员精准下沉,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鼓楼紧密协同多方力量,源源不断地汇聚起近邻互助的强大合力。
由小区党组织牵头,通过居民推荐、自愿报名、社区遴选等方式,律师、医生、教师、技工等能人集结起来。“红色帮帮团”“小巷管家”“邻学院”等405支能人服务队,正积极开展邻里互助活动,营造“家人治家”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鼓楼发动2.51万名省、市、区在职党员到社区、小区“双报到”,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千名干部进千企”行动,组成近邻党建暖心队、两新党员服务队等队伍,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建设,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力。
改革先行
打造近邻生活幸福样板
幸福生活有多远?在鼓楼,答案是一刻钟。以实施“建强堡垒”专项行动为抓手,鼓楼改造提升了27个社区1.2万平方米的近邻党群阵地,创新打造10个“幸福里”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
“幸福里”探索党委领导的“幸福合伙人”模式,以“公益性+市场化”模式补足补强“医、养、学、托、食”等十大幸福元素,让居民15分钟就近共享多样化服务。
“孩子对科学实验感兴趣,但培训机构离家远,接送不方便。现在‘家门口’就有专业指导,期待以后有更多种类课程。”家长王女士对“建华幸福里”的近邻大课堂赞不绝口。
“建华幸福里”建成后,党建共建单位福建省闽投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便第一时间入驻,聚焦“学”“托”打造全年龄段的近邻大课堂。
“我们作为国企践行社会责任,根据周边居民的实际需求,开设了围棋、书法、创意美术、数学思维、跳绳等课程。”福建省闽投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人资集团联合第一支部书记陈冠达说,为了更好服务居民,他们打造了专业教研团队扎根社区,并定期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希望大家在近邻大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线下“幸福里”,线上“幸福通”。“鼓楼社区幸福通”平台构建了居民与社区小区的互动新模式,提供民情恳谈、睦邻市集、心愿墙等29项线上服务,牵起近邻互助线、架起党群连心桥,让“陌邻”变成“睦邻”。
党群阵地的“物理改造”之外,治理机制的“化学反应”也在激活幸福生活创造力。“居民恳谈日”活动、“参与式预算”微实事协商机制完善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模式,鼓楼在全国首创的“两会一员”机制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佳案例,实现“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的转变,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样板。(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