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补周杰伦杭州演唱会门票,要收6%手续费!网友吵翻
周杰伦杭州演唱会即将举行,可门票早已秒光,“蹲”票的粉丝格外着急。
大麦网推出的“门票候补”举措,给了不少未抢到票的人希望——点击页面,候补登记,预付票款。
可是,预付款里怎么还有6%的手续费?
4月14日,有网友向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帮”反映,根据大麦网的规定,当用户使用候补功能在线购票时,平台将按照总票价6%的标准收取候补服务费用。
这让一些歌迷哗然:服务费收得合理吗?说是门票早已秒光,如今加一笔服务费又能买到,其中有没有什么猫腻?
“虽说有希望能看到杰伦开唱,但我心里还是十分不爽!”这位歌迷说。
说是卖光了
又突然有了“库存”
4月18日至21日,周杰伦将在杭州奥体中心连开四场演唱会,加起来能满足近30万名观众的需求……这打破了大莲花落成以来同一歌手连续开唱的场次纪录。
歌迷热情高涨。早在2月2日官方开启预售当天,门票就瞬间售罄。4月12日12点08分第二次售票,也是一上架就秒空。
黄牛票的价格已经涨了两三倍。记者随机私信了某二手平台上的一个卖家,他报价说:“980元的看台票随机2000元一张,1280元的看台票随机4000元,内场门票5000元起步。”
于是,不少歌迷寄希望于官方购票渠道的候补功能。
周杰伦嘉年华演唱会杭州站 图源:大麦APP
4月16日,记者在大麦网尝试购买候补门票。4月20日场次有1张980元的看台门票,可付款候补。购票页面上的“候补说明”里提到,“将优先为付款候补用户出票”。
该演唱会候补门票流程与候补购买火车票流程相似。用户需要先预付全款,待该项目有新增库存时,按照候补订单的付款顺序进行优先匹配抢票。
不同的是,在演唱会候补门票预付款时,用户还需支付总票价6%的候补服务费。以980元候补门票为例,系统显示共需支付1038.8元。价格明细里则注明:商品总额980元,候补服务费58.8元。记者算了算,如果按最贵的2000元内场票,候补手续费需要120元。
在订单页面,还写明了候补门票相关服务:用户在候补过程中可以随时退款,如果候补成功后需要退款,同样可以退,但需要收取退款手续费。但细则中未明确说明候补成功后退款收取手续费的比例。
候补付款界面 图源:大麦APP
平台称是技术成本
网友认为是“割韭菜”
大麦网时不时放出候补门票,并收取服务费。这让不少消费者产生疑问:平台收取候补服务费有什么依据?
大麦客服向记者表示,收取6%的候补服务费是基于平台技术开发及运营维护成本。客服强调,在候补抢票付款界面,也作出了书面说明。“退票优先给候补的人。候补不成功的,手续费和预付门票全部退还。”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早在2023年11月,大麦网就因候补门票手续费引发过广泛争议。
以潘玮柏“狂·爱”巡回演唱会南京站为例,其票价为1280元。消费者如果选择候补购票,需要支付的总费用达到1356.8元,其中候补服务费76.8元。
候补票退款条件说明 图源:大麦APP
对于平台收取服务费,网友褒贬不一。
支持方认为,候补买票给了粉丝更多机会,可避免入坑“天价”黄牛票。有人还在社交平台分享演唱会候补门票的截屏和购买攻略。
反对方则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正常买票时候没有服务费,候补买票却要加收服务费?”多名网友表示,难以接受候补买票需要加服务费的操作,“这相当于被割了两次‘韭菜’,售票方关于涉及运营和技术成本要加服务费的说法太过牵强。”
“记者帮”帮帮团智库专家:
平台应公开数据回应网友疑问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记者帮”帮帮团智库专家。
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工作人员周霖表示,从商业模式来看,候补功能是票务平台的新探索,让消费者避免购买高价“黄牛票”,为消费者提供了二次购买的机会。
但这些新模式的推出,应当以保障消费者的原有权利为前提。是否应该向消费者加收服务费,依然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票务平台需要广泛关注消费者的合理诉求,为消费者提供暖心服务。”
周杰伦演唱会场次价格 图源:大麦APP
对于网友质疑“候补流程不够公开透明”,周霖认为,票务平台应该公开透明地面向消费者,及时公开票务信息、商品数量、售后服务信息等。此外,收取的服务费应考虑更为科学的定价方式,简单地按票价的一定比例收取是否合适,有待商榷。“只有让退票数据更加透明,才能消除网友的担心。”
上海博和汉商(杭州)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名誉主任邵斌律师表示,判断服务费收取是否合理,须看平台公开的门票出售数据情况是否真实、公开、透明。“总共有多少票,已经卖出去多少票,还剩多少票,大概候补多少票,这些数据应该真实、公开地告诉消费者,让消费者自主判断决定是否需要使用购票候补功能。”
邵斌认为,假如平台方存在更改隐瞒门票实际数据甚至弄虚作假的情况,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来使用购票候补功能,并收取手续费,就可能涉嫌商业欺诈。
“建议平台公开相关销售数据,及时解答消费者的困惑,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不断优化服务。” 邵斌说。
- 假投资真传销 警惕“古玩拍卖”陷阱(2024-04-17 09:42:35)
- 正在泡温泉却发现自己入镜直播间?律师:消费者可维权(2024-04-15 09:02:15)
- “猫一杯”道歉视频镜头切换至少13次 被质疑“不真诚”(2024-04-14 11:19:44)
- 定额补贴、上门回收!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出炉(2024-04-12 17:19:35)
- “吃秤”、大打折扣……黄金“变现”消费者如何避坑(2024-04-12 09:43:38)
- 6部剧被下架!深夜冲上热搜(2024-04-11 10:51:18)
- 86岁著名书法家范曾官宣再婚 二人相差50岁(2024-04-11 08:55:26)
- 2024年3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853.2万件(2024-04-10 15:25:52)
- 涉案金额超6亿!警方提醒,警惕这类“主播”(2024-04-10 14:31:09)
- 规范预付式消费、直播带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7月1日实施(2024-04-09 16:48:1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