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中国有钱难花
据报道,外籍人士在中国的支付难题,已经引起了高层关注。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强调要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加强协同配合,加大必要的资源投入,多措并举打通服务堵点,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
眼下,外国游客“走进来”的步伐在加快。有数据显示,2024年春运入境游机票预订量增长约819%,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逾10倍。主要境外客源地包括日本、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外国游客热衷的目的地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哈尔滨等。
不仅是旅游,在华生活、工作的外籍人士也不在少数。然而,在这片移动支付普及率很高的土地上,部分外籍人士却面临着“有钱难花”的窘境。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技术层面的壁垒,也有文化习惯和商业设施适应性的问题。
一方面,尽管中国的移动支付系统便捷高效,但对于尚未开通或不了解这些支付工具的外国人而言,尤其是那些习惯用信用卡、现金支付的境外来华人士,二维码支付成为了一道不易跨越的门槛。另一方面,商户端外卡POS机的覆盖率不高,使得外国游客无法方便地使用国际银行卡进行消费。
“有钱难花”现象并非孤立存在的支付难题,它实质上折射出一些细节短板,关乎如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的包容性和便利化程度,以及如何更好地营造有利于外资企业及个人融入中国市场的营商环境。高层对此问题的关注,也是在关注这一问题对国家整体形象、经济活力以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为了破解该难题,首先应加速推进金融服务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鼓励和支持各类支付平台兼容国际信用卡和主流移动支付方式,简化外籍人士开户及支付工具绑定流程,实现国内外支付系统的无缝对接。
其次,政策层面应当加大对商家普及外卡POS机的引导力度。据悉,外卡刷卡手续费高昂,单笔费率基本上在2.5%到3.5%不等,而支付宝单笔费率仅为3.8‰,因此很多商户更愿意让外国人使用现金或支付宝、微信。外卡POS机结算成本高,在入境旅客数量不高的情况下使用频率低,商户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特别是中小商户基本不会考虑部署。
对此,需要有关部门引导商场等服务行业,比如通过补贴等方式让外卡刷卡手续费适当降低,也可探索多个中小商户共享外卡POS机,从而激发商户使用的积极性。
2023年7月,为了解决来华境外人士支付便利问题,支付宝、微信支付相继支持绑定境外银行卡。但有外籍人士反馈,注册登录有时会遇到问题。据微信支付相关人士解释,由于国际护照的核验渠道与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有所不同,目前还需要在完成各种流程后,根据提示上传护照照片。目前,微信支付方面也在主动沟通相关部门,探索更精准的认证方式。同时,相关部门也不妨主动倾听外籍人士、支付平台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优化对应流程。
强化跨文化交流与宣传也是关键举措。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外籍人士推广普及中国的移动支付操作,并在公共场所、酒店、景区等地增设多语种指导标识和服务,帮助他们快速熟悉并适应本地支付生态。
“支付难”的现象,表面上是技术应用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实则是考验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度、金融服务接轨国际能力以及营商环境友好性的试金石。如果外籍人士在华难以便捷安全地进行金融交易,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旅游消费还是长期的商业投资,都可能受到抑制。而解决外籍人士的“支付难”,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支付系统的兼容性和便利化,实现国内与国际支付体系的流畅对接。
长远来看,破解相关难题,不仅是满足外籍人士在华生活的实际需求,更是中国经济走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开放的战略选择。做到“支付无障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细化公共服务,让中国经济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吸引更多外资流入,从而真正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深度融合。
(特约评论员 毕舸)
- 医保移动支付互联网生态应用推广在福州启动(2023-06-07 07:39:49)
- 免排队秒结算!医保移动支付来了(2022-12-04 08:27:54)
- 免排队,免接触!福建医保移动支付来了(2022-10-21 16:10:58)
- 央行:个人静态收款条码原则上禁止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2021-10-13 18:27:48)
- 榕城通手机NFC卡功能19日上线 享打折、换乘优惠(2021-04-18 11:52:57)
- 调查显示超七成用户每天使用移动支付,有你吗(2021-01-14 09:06:01)
- 误把乘车费输成了支付密码 醉客支付20多万打车费(2019-11-04 08:36:16)
- 移动支付影响大 厦门公交点钞员减少一半(2019-10-25 08:45:50)
- 全市首家!闽侯县不动产登记缴费实现移动支付(2019-10-03 11:11:41)
- 厦门非税收入移动支付缴款突破100万笔 金额超1.7亿元(2019-09-19 09:41:13)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