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监测:厄尔尼诺事件已形成!最暖年纪录或再被打破!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受其影响,并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预计今冬到明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但阶段性冷空气活跃,南方地区降水偏多,复合型气象灾害风险加大。
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
自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5至10月关键区海温指数呈现快速增暖持续趋势,已经连续五个月超过0.5℃,达到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其强度为中等,类型为东部型(即海温暖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
根据国内外多家气候动力模式和统计方法的预测,预计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关键区海温指数峰值将出现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综合厄尔尼诺事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并叠加全球变暖的作用,极端天气引发的复合型气象灾害风险将加大。
厄尔尼诺是影响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因素
厄尔尼诺会加剧全球变暖。厄尔尼诺事件在热带太平洋地区主要通过加热大气,使得全球温度升高。研究显示,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区每升高1℃,将会使全球年平均温度上升0.12℃。一次中等或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通常大约能够使年平均的全球表面温度上升0.1℃至0.22℃。随着2023年5月以来的逐月最暖纪录的出现,较有可能打破2016年最暖年这一纪录,2023年或将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
厄尔尼诺使我国南方降水偏多,北方偏暖。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到次年夏季,全国降水偏多区域大多从江南北扩至淮河一带,其中冬季降水异常偏多最明显。厄尔尼诺对当年冬季及次年夏季的影响均强于当年夏季和当年秋季,如1998年汛期我国出现“暴力梅”,长江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引发流域性洪水。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冬季,我国淮河、长江、珠江流域的降水异常偏多,我国东北地区的气温异常偏高,即南方冬季多雨、北方暖冬。
2014—2016 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超强厄尔尼诺事件。2016年7月3日,汉口水位逼近警戒线,上涨的江水淹没了江滩的亲水台
提前防范今冬明春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
国家气候中心已于今年11月初发布了今冬明春我国气候趋势,综合厄尔尼诺事件和气候系统其他因素的影响,预计冬季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可能发生低温雪灾,供暖用能需求可能高于历史同期,并出现阶段性用能峰值。
冬季南方地区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华中南部、华东南部、华南北部和西南地区东南部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和雨雪冰冻天气,对输电线路、能源运输、交通出行等可能造成较大影响,阶段性强降温造成农作物冻害的风险较高。但出现类似2008年1月上旬末至2月初的南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可能性较小。
冬春季西南地区中西部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森林火险等级较高。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北部气象干旱可能发展。
冬春季我国中东部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总体偏差,建议关注冷空气间歇期静稳天气的发生,预防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地雾和霾天气对交通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延伸阅读>>>
什么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正常情况下,赤道西太平洋是大片的暖水区,其面积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两倍多,而东太平洋是一片冷水区。但在一些年份,原本堆积在西太平洋的暖海水会往东蔓延,使得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升高;而另一些年份,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区范围扩大,海水变得更冷。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出现这种异常现象,就有可能发生厄尔尼诺或拉尼娜。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El Niño的音译,原意为“圣婴”,它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并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一种气候现象,是洋海的暖事件。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 的音译,原意为“小女孩”,也称为“反厄尔尼诺”,它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是洋海的冷事件。
(a)正常状态
(b)厄尔尼诺
(c)拉尼娜
热带太平洋海洋大气状态示意图(暖色系代表海温偏暖,冷色系代表海温偏冷,颜色越深,偏暖/冷的程度越大,图片引自《中国气候》,气象出版社)
如何判定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
目前,国家气候中心采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距平(即海温的当年值与常年值之差)作为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判定依据。
当海温连续3个月比常年偏高0.5℃,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当海温偏高的情况持续5 个月及以上,则确认为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当海温连续3个月比常年偏低0.5℃,表明已进入拉尼娜状态;当海温偏低的情况持续5 个月及以上,则确认为是一次拉尼娜事件。
- 被索赔100亿!苏钢集团回应“毒地事件”(2023-11-10 16:29:11)
- 冷空气活跃 我国大部气温持续走低 南方阴雨湿冷控场(2023-11-10 09:43:08)
- 中国科协就中山二院3人患癌发声:彻查实验室安全刻不容缓(2023-11-09 17:06:27)
- 中美气候变化加州会谈达成积极成果(2023-11-09 12:28:31)
- 东北雨雪减弱南方阴雨增多 福建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2023-11-09 09:19:38)
- 为什么冷空气一股接着一股?冷空气还会变暖?气象专家解读(2023-11-08 15:33:35)
- 福建冷空气到岗 早晚温差拉大!(2023-11-07 15:14:25)
- 东北降雪频繁江南雨水发展 本周还将有两股冷空气影响我国(2023-11-07 09:27:39)
- 特大暴雪!东北遭遇今年下半年来最强雨雪 一图告诉你雨雪何时停(2023-11-06 16:54:48)
- 涉小便事件青岛啤酒三厂更换负责人(2023-11-06 12:13:34)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