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上线救字文档,邀全国网友帮福州「米斋」争取“数字身份”
「米斋」(左右结构,方言发zie音)作为福州特有的糯米小吃,像粽子、清明棵一样代表着福州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这种糯米皮里再填糯米,放在粽叶上蒸熟地方特色小吃,把福州人对米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年关时分,「米斋」也被叫作“分年「米斋」”,专门摆在供桌上为地藏王菩萨分年所用。一直流传于当地饭桌和文化中的「米斋」字,还是未拥有“数字身份”的生僻字,尚无法在信息系统中输入、显示。
(正在制作中的「米斋」,图源于网络)
11月10日,“汉字守护计划”公益行动发布一周年成果。官方指导“生僻字征集”小程序迄今有2500多万人次参与,提交生僻字16800个。经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初筛,其中457个尚未获得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030《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编码,以地名、人名、方言用字为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或文化价值。「米斋」字正在其中。另外,莆田市民间信仰的「疒鲁」也在其中。「疒鲁」府大神是民众祈求孩童健康的神祇之一,同样由来已久。
同日,“生僻字征集”小程序内上线“救字文档”功能,继续向公众征集457个生僻字的相关考证资料,以协助专家组加快完成考证及编码申请。当地居民或游客拍下日常生活中该字使用的案例图片,或发现该字的使用历史、地方志等文化研究资料,上传到“救字文档”,即可助力专家收集考证资料,并实现更高效的针对性考察。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6000余万人的姓名,以及大量地名、古籍、方言中包含生僻字,其中多数尚未实现数字化。去年11月,腾讯联合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汉仪字库、OPPO、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机构与企业,共同发起“汉字守护计划”公益行动,发挥各自优势并加大投入力度,加速贯通生僻字数字化全链路,旨在助力破解生僻字使用难题,重焕和传承生僻字背后积淀的中华传统文化。该计划于今年4月20日世界中文日上线“生僻字征集”小程序,直接面向公众征集无法输入的生僻字。
生僻字数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汉字应用于数字系统,都要经历“发现、考证、编码、扩容国标、字形设计、输入显示、推广应用”等一系列环节。其中,汉字编码环节周期长、复杂性高,要对汉字的实际使用范围、形音义正确性、字形区别与认同、文献用例等进行大量考证,涉及语言文字、文化、信息技术、标准化等多个领域,需投入大量人力查找文献古籍、搜寻实际应用案例。按照常规流程和进度估算,完成这457个汉字的申请编码资料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中文信息研究室主任黄姗姗表示,“生僻字征集小程序以创新方式为‘收字’提供高效支撑,特别是此次筛选的457个未编码汉字,更多来源于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和鲜活的社会生命力。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正全力优先开展此批汉字的考证工作,加快推动编码,扩容国标字库。”
为进一步助力提升申请编码资料的考证效率,“生僻字征集”小程序内全新上线 “救字文档”功能,支持全国各地用户低门槛参与,微信搜索“生僻字征集”小程序即可加入,填写汉字的读音、来源等信息。
(用“救字文档”可快速上传生僻字考证资料)
腾讯输入法部总经理鲁剑表示,“汉字守护计划关注全链路,‘生僻字征集’小程序初见成效,核心在于以民生与文化为出发点,以数字科技汇聚公众向善之力。此次开发‘救字文档’,希望发挥平台的连接作用,让这些未编码汉字尽早拥有‘数字身份’。同时,腾讯搜狗输入法将继续务实推进生僻字解决方案在金融、医疗等民生场景落地。”
- 罗源县西兰乡磹石村:让红色教育“活”起来(2023-11-10 11:01:44)
- 福州8家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 另有5家获评国家二级(2023-11-10 09:26:12)
- 西藏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来罗开展交流活动(2023-11-09 18:13:01)
- 福建承创堂打造药膳体验中心 弘扬中医药文化(2023-11-09 17:44:48)
- 福州市政协举办2023年第三期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2023-11-09 17:00:00)
- 市民曝网红刘媛媛涉虚假宣传(2023-11-09 14:44:32)
- 仓山首届“校地共建”联名文创设计大赛颁奖(2023-11-09 09:04:41)
- 闽侯启动社科普及宣传周(2023-11-09 08:16:38)
- 福建40位大厨比拼技艺:传统与创新碰撞 弘扬闽菜文化(2023-11-09 08:01:38)
- 罗源县飞竹镇中心卫生院:为民服务暖人心 打造有深度的基层医疗机构(2023-11-08 12:22:52)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