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可不只是逛个夜市
1984年5月,南海之滨广州。
晚上6点半刚过,一群人就开始沿着西湖路边慌手慌脚地搭起竹竿棚架,在棚架上悬上一盏电灯,摆上牛仔裤、喇叭裤、墨镜、皮鞋等,开始了一晚上的经营。
这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灯光夜市。据当地媒体报道,在体制内公务员和大学教授还拿百元月薪的时代,在这里揾食(谋生)的“广州仔”一个月已能收入上千元了。
从1984年广州诞生首个灯光夜市开始,夜经济38年历程中,经历了夜市→商圈→集聚区的升级过程。从市到圈再到区,夜经济载体向着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不断升级的背后,折射出人们对夜生活更丰富、更便利、更美好的期待。
“南国明珠”,一年办起17个灯光夜市
西湖路灯光夜市每天晚上6点半开市,直到深夜11点才结束。每天晚上,一盏盏灯火下,都是“街边仔”们忙碌的身影。
这里到处都是从全国各地前来“淘金”的人,他们将蛤蟆镜和喇叭裤等流行服饰带回家乡的同时,也带回了多元和自由的气息。
从“一”字形扩大到“7”字形,继而再扩大到“十”字形,西湖路灯光夜市高峰期达1000多档,直到把道路挤得满满当当。搭建摊档的材料,也从竹竿换成了不锈钢,从灯泡换成了光管。
越来越明亮的灯光,照亮了城市的夜晚。1984年开市后的一年间,广州又办起了17个灯光夜市。住在芳村的市民邱小姐回忆道,“小时候能够跟着爸爸妈妈逛灯光夜市,是最开心的事。”
到2000年左右,夜市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也出于市容整治与规划需要等原因,此后的10余年,夜市关闭潮在包括广州在内的许多城市上演,夜市开始逐渐被商圈取代。2012年8月21日,广州关闭了最后一个灯光夜市。
夜市是当代中国城市夜经济的起点,是改革开放搞活市场的产物,对繁荣城市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下中国夜经济的1.0版本。但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夜市的种种问题也不断凸显,比如突出的四大短板: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占道经营阻塞交通、规划杂乱影响市容、安全隐患难以消除等。
随着商圈的崛起,夜经济走向品质化,以商圈为代表的夜经济2.0风生水起。广州的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南京的新街口等商圈,一度成为夜间消费的标志性商圈。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一些新型夜市不断涌现。潮流夜市、后备箱集市、星星集市、社区民生夜市等,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作为时尚、创意和公益的新消费集聚地,这些夜市与当年的夜市在功能上显然已大为不同。相比环境有些脏乱差的传统夜市,现在的新型夜市“小而美”又不失“烟火气”。
▲2022年3月17日拍摄的告庄西双景星光夜市。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商圈仍是当下夜经济的“主战场”
近20年来,商圈逐渐取代夜市,成为发展夜间经济的主要载体。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城市规范化、精细化治理的要求。
尤其是近两年来,为促进夜间消费,全国多个城市商圈启动“夜间消费”相关活动,通过鼓励商场发展“深夜食堂”、延长营业时间、探索博物馆夜间开放、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和其他消费热点等,串联起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等场景,形成夜间消费新常态,打造城市夜间消费网红地标,使夜间商圈消费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重要引擎。
课题组综合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一个城市夜经济的发展与当地商圈的发展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在城市夜经济的十强城市中,一个共同点就是商圈发达。城市夜经济实力的比拼,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商圈实力的比拼,其中有两个关键指标:商圈数量与商圈流量。
夜经济发达城市都有首屈一指的商圈,如重庆、广州、长沙等。以广州天河路商圈为例,作为广州人流量最密集、全国品牌资源最集中的商圈之一,其被誉为“华南第一商圈”。截至2021年9月,天河路商圈聚集了1万多个商家品牌、1872个国内外知名品牌、873个国际品牌,日客流量峰值达400万人次。
重庆是商圈夜经济的典范。观音桥商圈和解放碑商圈,皆为拥有顶级流量的热门商圈。早在2019年,观音桥商圈的日均人流量就达49万人次,稳居全国第一。
课题组认为,当下,商圈仍是夜经济的主流形态,而夜经济也已成为激活商圈活力的关键一招。伴随着城市商圈建设的不断加码与升级提速,商圈与夜经济的互补性将愈发突出。
以北京为例,不久前,北京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公安局等10个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商圈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创新商圈管理模式、营造繁荣规范的商圈消费环境、提高商圈智慧化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大方面提出了14条促进商圈发展的具体举措,其中“鼓励重点商圈发展夜间经济”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发力“世界级商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城市商圈的竞争,是顶级商圈的争夺,因此核心商圈建设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消费实力的重要标志。
2021年8月,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城市商圈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首次定义了城市商圈,即包括核心商圈(位于城市中心区或特定区域)、区域商圈(位于城市区域中心)和社区商圈(即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核心商圈主要指位于城市中心区或特定区域,面向全市,辐射周边地区、全国乃至国际消费人群,满足高端购物、文化旅游、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金融商务等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商圈。充满活力的核心商圈是造就城市商业、消费繁荣的重要引擎。
当下,城市商圈局部过剩与高端短缺的矛盾较为突出,一边是城市中心城区商圈大型商业设施过度饱和,一边是国内缺少在国际上叫得响的世界级商圈。
什么是世界级商圈?课题组综合专家看法,一个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商圈,必然是中高端消费的平台和载体,是城市品质和品牌消费的高地,也是城市商业创新的策源地。建设世界级商圈,是促进中高端消费,激发城市消费活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其中,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是打造世界级商圈的突出抓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所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经验之一,就是积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标志性商圈。
202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五市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为契机,都在发力世界级商圈。
例如北京提出:以华贸购物中心、国贸商城、北京SKP等商业综合体为核心,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品牌首发首秀,开发特色夜间演艺活动,加快形成千亿规模世界级商圈。
又如重庆,今年2月底,商务部与重庆市政府签署部市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商务部将指导和支持重庆加快建设国际购物、国际美食、国际会展、国际文化、国际旅游“五大名城”,引导集聚国际消费资源,发展国际消费服务,全面提升消费能级。
反过来看,打造享誉世界的标志性商圈,也成为城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砝码。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争创城市,如长沙、青岛、成都等,都在这一契机下争相亮出“国际范儿”。如长沙就提出,到2026年要培育形成1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核心商圈和10大百亿级重点商圈。
夜经济进入更高形态
那么,商圈之后,城市夜经济接下来的突破口是什么?
“1+10+N”夜间经济发展格局——这是重庆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出的发展规划,其中的亮点在于,依托“两江四岸”建成全市夜间经济核心区,在“一区两群”成功创建10个高品质夜间经济示范区,全市建成区域夜间经济集聚区N个,形成全市夜间经济发展“多点开花”之势。
不仅是重庆,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已成为大多数城市发力夜经济建设的共同载体。广州、北京、上海、青岛、苏州、佛山、昆明等,均明确提出了相关建设规划,如佛山提出2021年底前建成8个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昆明提出打造15—20个夜间经济集聚区……
为什么这么多城市都在推动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这要回到夜经济如何从2.0突破进化到3.0的关键问题上。
提到集聚区,人们更熟悉的是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作为经济功能区,由政府统一规划,企业相对比较集中,以此实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整体效益。
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目前最先“出招”的是文旅产业。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是指依托一定的夜间景观环境,融合特色文化符号、生活氛围和商业业态,能够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综合产业集群。简单来说,就是围绕文、旅、食、购、娱等要素系统,依托重点文化设施、旅游景点、城市综合体等,与区域商圈融合发展,打造宜商宜游、大众时尚的多元消费业态。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工作。按照此前规划,到2022年,全国将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在政策引导下,多地出台的夜经济发展规划中,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已成为共同行动。围绕夜经济的不同业态,各地正加速构建特色不同的夜间经济集聚区。
有专家提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与传统的单体文化场所或旅游消费场景不同,是一种基于时间分割的文旅经济形态,主要依托不同的产业载体与消费形态,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与文化和旅游相关的商业化服务,具有时间契合、空间(载体)集合、业态融合和人气聚合等显著特征。
课题组认为,夜间经济集聚区是夜经济的更高形态,是夜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如何建好3.0版本
作为近年来夜经济领域的热词,“集聚区”是对当下商圈夜经济形态的补充和升级,打破了以“商”为主的夜间消费局限,是夜经济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品质化的突出抓手。
简单来说,夜市是夜经济的1.0版本,商圈是2.0版本,夜间经济集聚区则是3.0版本。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是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刚需,但作为一种更高级的业态,集聚区建设仍在起步阶段。
“集聚区”这一概念,范围更大,层次更大,同质化、结构性问题突出。夜间经济集聚区可以是以商圈为代表的夜购,也可以是以景区景点为代表的夜游,是多业态、多产业的集聚。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无疑是多元化、多层次、多业态融合的体系发展,集聚区代表了这种方向和趋势。
早在2020年,广州就出台《关于提振消费促进市场繁荣的若干措施》,提出以琶醍、北京路、天河路商圈等为重点,打造一批具备岭南特色、影响力大的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等;
上海则提出,加快“1+15+X”夜间经济整体布局,发展滨江夜间经济活力带和都市夜间经济核心活力圈,打造15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和一批夜间经济特色示范项目;
天津以“夜津城”为主题,推出发展夜经济的十大工程,小白楼等区域正是其重点建设的夜间经济集聚区……
各地的尝试不断,课题组认为,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要彰显品质与民生兼顾的理念,突出规范与创新并举的特点。
在彰显品质与民生方面,从各地做法来看,夜间经济集聚区的建设突出高品质,但建设绝不等于搞大拆大建,尤其要严禁“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集聚区建设要合理规划,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要避免同质化,构建差异化竞合的关系。
总的来说,既要追求上档次,也要充分体现民生。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是民生工程,要坚持民生导向,要既能提振消费、带动增长,还有利于改善民生、带动就业。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能够借此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高质量建设好集聚区。
在规范与创新方面,则要突出以创新之治带动规范发展。比如苏州市城市管理局推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适度开放占道外摆、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打造夜间经济示范区等方面推出新规范,助力打造既有“烟火气”又不失有序、美观的夜间经济集聚区。
最新要求来自文化和旅游部6月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年下半年,文旅部门将策划实施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要抓住暑期消费旺季,加强对集聚区的线上线下营销推广,着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
- 刘鹤与美财政部长耶伦通话(2022-07-05 09:35:13)
- 雪糕"刺客"频现、宠物花式纳凉…清凉经济"热"了(2022-07-05 08:49:22)
- 人民日报聚焦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以实际行动共促全球可持续发展(2022-07-05 08:49:22)
- 沪指涨0.53%收复3400点 创业板涨近2%(2022-07-04 15:52:08)
-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45万亿元(2022-07-04 15:52:08)
- 这波操作666!永泰城市“颜值”又刷新了(2022-07-04 11:24:53)
- 人民日报点赞厦门城市步道建设:建设慢行步道 连通美好生活(2022-07-04 11:24:53)
- 6月全国共减征车购税71亿元 乘用车市场恢复明显(2022-07-04 10:26:50)
- 福建两地入选!2022热门宜居城市TOP20出炉(2022-07-04 09:00:53)
- 晋江加快发展数字经济(2022-07-04 08: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