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天文学家“看见”银河系中心的“恒星摇篮”
天文学家继首次“看见”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之后,又成功实现对银河系中心的原恒星盘的直接成像,首次“看见”银河系中心的“恒星摇篮”。
该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云南大学、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合作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于5月30日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天文》。
首次“看见”的原恒星盘在银河系中心示意图(红色箭头)。(受访者供图)
据这一合作项目牵头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吕行副研究员介绍,在恒星形成过程中,环绕着新生恒星的周围会产生吸积盘。这个吸积盘,也被称为“原恒星盘”,是恒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因此又被称为恒星诞生和成长的“摇篮”。
在以往的研究中,天文学家对于类似太阳的小质量恒星的原恒星盘,观测和理论研究都较为丰富。但对于更大质量的恒星,尤其是30倍太阳质量以上的“早型O型星”,目前尚不清楚其形成过程中是否也存在原恒星盘。
科研团队利用位于智利阿塔卡马高原的ALMA干涉阵,对银河系中心区域开展了长基线观测,分辨率达到了约40毫角秒。在这样分辨率下的观测精度,相当于站在上海能清楚地看到北京的一个足球。
借助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观测,研究人员在银河系中心附近区域,发现了一个直径约4000天文单位的原恒星盘,正围绕着一颗32倍太阳质量的“早型O型星”转动,这个原恒星盘还有一对明显的旋臂结构。进一步深入研究认为,旋臂结构是受到外部天体飞掠作用的扰动而产生的。
外部天体(红点)飞掠原恒星盘,搅动出旋臂的动态模拟图。(受访者供图)
通过对ALMA干涉阵的大量观测数据进行定标、校正、处理和分析,科研人员获得了这个原恒星盘的图像。这是目前发现质量最大的有吸积盘的原恒星之一,也是天文学家首次对银河系中心的原恒星盘实现直接成像。
“这项研究表明,尽管恒星质量有大小之分,但恒星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物理机制是统一的,都有吸积盘和飞掠作用的参与,这为解开大质量恒星形成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吕行说。
- 乡村振兴|端午节临近 福州乡村龙舟热(2022-06-02 17:54:30)
- 靓|来福州闽侯龙台山漫步樱花林(2022-06-01 18:15:53)
- 区县新闻|马尾:多元化养老服务为幸福晚年加码(2022-06-01 18:15:44)
- 听音乐|童年(2022-06-01 18:15:29)
- 福州城区温泉规划___个温泉产业集聚区?(2022-06-01 18:15:17)
- 杨晓:用脚步丈量榕城之美的园林“当家人”(2022-06-01 18:14:44)
- 福州新区丨福州新区,邀您“出名”(2022-06-01 16:26:39)
- 海青节丨实体建构大赛向两岸大学生发出邀约(2022-05-31 16:33:26)
- 海上福州丨福州:风起帆张 向海图强(2022-05-31 09:47:29)
- 我们的新时代 | 长乐猴屿乡:做好“侨”文章(2022-05-30 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