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网友发现,白象的“多半袋面/桶面”系列产品包装上格外引人注目的“多半”二字,其实是该公司的注册商标。对此,白象回应,将尽快调整“多半”产品包装,避免引发消费者误解。此事引发热议后,今麦郎的“一桶半”“一袋半”等商标,也被网友质疑“玩文字游戏”。加上之前的“千禾0”添加、“壹号土”猪肉、“山里来的土”鸡蛋等案例,部分企业玩文字游戏的“小把戏”,不仅屡屡透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也伤害了企业赖以生存的诚信根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条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法律专家认为,“多半”“一桶半”等文字作为商标在泡面包装上使用,带有一定的误导性,涉嫌违反商标法。“擦边商标”总能“卷土重来”这一现象,急需整治。说到底,靠玩文字游戏来吸引消费者,本质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手段。之前浙江某商场取名“胖都来”,名称及红底白字招牌与河南知名商超“胖东来”高度相似,被网友质疑“碰瓷营销”,最终不得不再次改名。这个商场不仅没讨得半点实惠,反而落得一地骂名。从短期看,企业玩文字游戏忽悠消费者,好像是可以“偷梁换柱”。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小把戏不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损人而不利己。一旦真相被公之于众,企业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口碑必然毁于一旦。网友质疑、举报这些“擦边商标”,不仅是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是在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营造让消费者放心的市场环境,需要多方合力。监管部门应当举一反三、与时俱进,“精准拦截”那些玩文字游戏的商标。而对于那些已获准注册但可能含有误导信息的商标,应当要求企业在使用时清晰明确地做好解释,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最终,还是要回归那句老话:只有摒弃那些心存侥幸的“糊弄”,以诚为本、以信立商,企业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形象,收获长远发展的红利。
——郑明鸿(据6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并明确8项主要任务。城市更新要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走深走实,好事办好。走深走实的前提是落脚点要准。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在改造、整治、完善、修复和保护上下功夫。各地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遵循“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原则,找到病灶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各地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应该是全方位查找城市发展中的短板、痛点,再确定重点任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离不开把更新改造做细。停车难、管线老化、消防设施不足……在城市角落里积累了不少类似问题和隐患。城市更新要关注角落,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改造的精细化水平。针对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不妨在适老化、适儿化改造以及无障碍设施完善方面多花些心思。顺应城市居民对绿色健康品质生活的追求,在推进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建设、改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上也要再加把劲。城市更新不应被简单化、片面化视为工程建设。如果重建设、轻运营,重前期改造、轻后期维护,容易出现资金低效使用、设施闲置率高、长期管理缺位等问题,与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激发城市活力的初衷相悖。因此,对城市更新项目要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维,建立健全适应城市更新的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机制,在可持续上下功夫,实现常治长效。要发挥好多元经营主体的力量,为更新项目注入更多社会资本,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提升城市更新的效率和效益,激活城市发展动能。还需依靠攥指成拳的合力。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难以靠单打独斗实现目标任务,集众智、聚合力,充分发挥多方优势显得尤为重要。部门间应加强协调联动,需在用地政策、税费优惠政策、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同向发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好事办好。
——张晓(据6月9日《经济日报》)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