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4日,全国首个海峡两岸青年公益保护地——平潭竹屿口岚台青年公益保护地正式挂牌。该项目将组织两岸青年志愿者力量,常态化举办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活动。
平潭竹屿口岚台青年公益保护地正式挂牌。
挂牌仪式现场,台北市野鸟学会总干事陈仕弘以“湿地自然教育多元运营模式——以台北关渡自然公园为例”为题,分享了台湾自然公园的成功经验。台湾湿地学会秘书王思翰则以“携手守护:台湾环境保护志愿者与栖地营造经验”为主题,从全台保护区类型及分布的宏观视角出发,分析了台湾在栖地营造、栖地毁灭防治及环境教育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活动中,20位来自高校、团委及社会组织的闽台青年公益机构负责人和学者,首次在新设立的竹屿口岚台青年公益保护地宣教室,共话公益保护地建设与发展。
据介绍,位于平潭竹屿口的岚台青年公益保护地,原为潭城港的入海口,1962年竹屿口围垦工程告成后,这里逐渐成为一片极具开发潜力的滨海滩涂。作为平潭重要的生态湿地,竹屿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以及众多野生水鸟的重要越冬地,极具保护价值。
2024年7月30日,平潭竹屿口岚台青年公益保护地项目正式落地。在共青团福建省委的支持下,平潭综合实验区海若海洋文化交流中心与台北市野鸟学会合作,将利用区域内约200亩的湿地、养殖鱼塘等资源,积极借鉴台湾在物种保育、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促进湿地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此次平潭竹屿口岚台青年公益保护地正式挂牌,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青年在濒危鸟类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记者 徐文宇 邱泉盛 文/摄)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