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造”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在迪拜亮相国际大会
“福州造”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在迪拜亮相国际大会,牡蛎壳涅槃重生——
从“按吨弃”到“论克卖”
吉特瑞公司内,张其清(中)与团队沟通技术问题。记者 石美祥 摄
当地时间11月18日,在迪拜举办的2024先进功能材料&生物材料和生物装备国际会议上,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其清走上演讲台,向全球展示一片牡蛎壳如何“重生”为体内植入高端医疗器械产品——骨填充材料。
受邀成为大会主席,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代表发言,这位来自福州的企业家何以站上国际舞台?答案得从这片牡蛎壳说起。
20世纪90年代,福州市提出建设“海上福州”。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张其清近乎本能地将“海”与“医学”联想起来。一次逛菜市场时,他偶然看到废弃的牡蛎壳堆成小山,一个念头在心中萌生:能把它们利用起来就好了。
“大海里全是宝贝,就算是废弃牡蛎壳,也能变废为宝!”用张其清的话说,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科学发现过程”。牡蛎壳含有大量碳酸钙和氨基酸及各种微量金属元素,降解产物和过程与人体骨生长过程具有相似之处。
“若能把牡蛎壳作为骨填充材料来源,既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能提高我国高端医疗器械水平。”30年前,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头部产品几乎被国外垄断。这样的目标被大多数人认为“异想天开”。
从提出设想,到2005年把牡蛎壳带进实验室;到2013年,在家乡福州创立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特瑞医用引导组织再生材料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成为“海上福州”重点项目;再到2023年9月10日,全球首个用废弃牡蛎壳研发的骨填充材料正式进入市场,每克卖到2000多元,牡蛎壳完成了变废为宝的逆袭。
这是一条很窄的路——行业内骨科修复原材料主要来源为自体骨、异体骨、移植骨、化合物骨材料等。选材于海洋生物,是绝对的少数。
这又是一条很新的路——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因其具有结构独特、活性多样、作用强等特点,多数具备医药研发潜力。向海问药前景无限。
世界上任何一个原创性成果的出现,往前回溯,一定在之前几年、十几年,甚至更远的时间,在基础研究领域,有一个重大原创性的突破。走进吉特瑞,在张其清的办公室,一摞摞实验记录本记录了这一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条条关于引导组织再生(GTR)的基础研究被记录在册。往后翻阅,关于鱼鳞、鱼皮、贝壳等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成为越来越多实验的重头戏。
1994年,张其清在全国率先申请引导组织再生(GTR)相关发明专利,这一新理论和新技术,正是后来吉特瑞骨填充材料的核心理论。
“骨填充材料像是修房子用的建材,塑形和植入人体后,会吸引骨细胞‘住’进去,实现新骨再生、骨缺损愈合。”迪拜的会议上,张其清用视频向与会嘉宾展示了神奇的骨填充材料。
在科研一线奋战40多年,张其清突破原创性理论,与团队攻克了牡蛎壳转化控制工艺,实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但在极为“烧钱”的海洋生物医药赛道上,走下去,每年要投入上千万元。这条从0到1,到100的漫漫长路,张其清直呼“太难!太难!”
直至报纸上的一条新闻出现,让他坚定了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的决心。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岛,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在向总书记汇报海洋药物研发情况时说:“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这是我的梦想。”总书记表示:“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向海问药,也是张其清一直以来的梦想。近年来,企业研发的“医用胶原膜”和“医用胶原修复膜”逐渐赢得市场。这两个产品利用废弃的鱼鳞、鱼皮、贝壳等提取制成,可实现人体皮肤和组织器官的再生修复,应用于五官科、神经外科等领域,销售范围覆盖全国28个省份的500多家医院。
如今,由吉特瑞生产的全球首个用废弃牡蛎壳研发的骨填充材料,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我国在体内植入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产品自上市以来,深受市场欢迎,企业新增两条生产线,产能扩张三倍,产品仍供不应求。
自此,在“骨填充材料”市场上,人们多了一个更平价、医疗效果更好的新选择。
会议当天,张其清的创新理论与成果,引起现场热烈反响。来自俄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卡尔皮乌克教授表示,取材于海洋的骨填充材料,原料具备可持续性、环保性,期待骨填充材料、医用胶原修复膜等产品能够出口俄罗斯。作为医生,来自意大利的埃琳娜·罗卡博士,向张其清及其团队发出了访问邀请,希望能与吉特瑞开展合作。(记者 林榕昇 谢星星)
- 海洋绿色材料产业发展与合作论坛举办(2024-11-18 07:58:42)
- 我国部署建设新材料大数据中心 2035年进入国际第一梯队(2024-10-30 16:28:55)
- 福州高新区12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83亿元(2024-10-30 07:57:19)
- 恒申安科罗福州项目动建(2024-10-30 07:52:55)
- 福州日报社供给水管网、室外消防管网及设施改造项目工程结算材料审核服务采购的询价公告(2024-10-28 13:12:29)
- 共同探索金刚石产业发展之路 郑州高新区发展金刚石产业“硬气”十足(2024-10-21 16:23:48)
- 民政部公开遴选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2024-10-15 15:38:03)
- 福州市实施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信用分类管理暂行办法(2024-10-12 08:06:49)
- 闽清公路养护用上“黑科技” 为全市首创(2024-10-11 08:23:36)
- 罗源一新材料项目开工达产后产值将达百亿元(2024-10-10 07:36:27)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