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
吴雨星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新征程,福州市要着力化解“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带动福建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成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取得更大突破。
坚持因地制宜与科技助力
推进农业现代化
福州市山地丘陵面积占比近七成,推进农业现代化受到小块、分散土地的制约因素较为突出,要重点解答好山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问题。
以资源禀赋为“定位器”。福州市山区应立足资源特点,扬长补短,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扬长”,发挥山区的特色优势发展农业。如,永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别适合种植果蔬,是全国最大的芙蓉李产地,被称为“中国李果之乡”。永泰县农业“扬长”,应进一步推进芙蓉李等果蔬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二是“补短”,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有效化解资源劣势。山区在发展农业上受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束缚,效率较低,可通过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做好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文章等进行“补短”,与现代化生产管理方式相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福州市可利用信息化发展优势,高质量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采取城与乡、社区与农村对接合作等方式发展生态、有机订单农业。要以生物技术、全程溯源、万物互联等高科技手段,赋能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为“助推器”。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科技的“芯片”,要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培育良种是提升粮食产量的重点,也是解决山区种粮低效问题的有效办法。培育良种,关键靠科技。福州市应加大支持力度,利用省会城市科技、人才要素密集的优势,推动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良种化水平。现代农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而瞄准市场也要以科技为先导。福州市要充分通过数智赋能,更好地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健全鱼丸、茉莉花茶、芙蓉李、福橘、橄榄等福州市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大数据平台,科学预判供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为农产品生产经营提供决策参考。
坚持乡村建设与传承文化
推进农村现代化
推进具有福州区域特色的农村现代化,要遵循乡村建设的规律,尤其要注重福州市区域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推进农村现代化,要求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程度与城镇趋于一体化。但这并非要求各地农村都要按一个标准推进现代化建设,而是内含着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的要求。一是遵循城镇化的趋势推进乡村建设。福州市目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七成,要科学规划、论证乡村建设的范围。二是乡村建设要充分征求民意。乡村建设应为民而建,要根据便利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切实推进。三是循序渐进推进乡村建设。要按照阶段发展的要求,优先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重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要保留乡村传统风貌,传承发展乡村特色传统文化。从“农村建设”到“乡村建设”,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后者饱含对乡村留住乡愁的更深愿景。乡村建设要留住乡愁,关键在于保留乡村传统风貌,传承发展乡村特色传统文化。如,马尾、长乐、福清、连江、罗源等地的海边乡村,可重点保留发展“石头厝”等具有海边特色的乡村风貌;永泰、闽侯、闽清等地的山区乡村,可重点保留发展山水型乡村风貌;福清、长乐、马尾等地侨乡文化浓厚,南洋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乡村建筑极具特色,应着重保护利用,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与增收致富
推进农民现代化
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只有农民实现全面现代化,才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的跃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农民从“身份”到“职业”的转变,二是从注重农村人口“数量”的优势转为注重“质量”的优势。福州市应积极培育茶叶、果蔬等适合本地特色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新型职业农民融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适应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发展需要。
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要旨。农民增收致富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一是提高务农收入。这主要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科技应用等方式实现。二是提高务工收入。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福州市区周边县域的农民在乡村与城市“两头跑”“两头务工”,未来要进一步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务工权益,让农业转移人口同等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三是提高涉农补贴效率。涉农补贴要真正落实到农民增收,如何增加种地收入、提高种粮积极性是科学发放涉农补贴的关键所在。四是提高财产性收入。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福州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福州市应着重发挥“山”与“海”的资源优势,瞄准“双碳”目标可能带来的巨大红利,提高森林、海洋碳汇功能,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努力提升农民的生态产品价值收入。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本文系2024年度福州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调研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在福州的探索与实践”、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研究基地2023年度委托课题“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2023X37)的阶段性成果]
- 油价今晚要上调!加满1箱油将多花5.5元(2024-10-10 17:02:11)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4-10-10 16:07:55)
- 一个万亿级产业的崛起之道(2024-10-10 10:27:02)
- 福建省委省政府发布重要意见(2024-10-10 08:45:07)
- “美丽休闲”名单公示 福州10个乡村、农业点入选(2024-10-10 08:03:22)
- 福州8个乡村2个农业点入选2024年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和美丽休闲农业点名单(2024-10-10 07:36:38)
- “城乡融合发展”试点追踪|在福州东部看城乡联动向“融”而行(2024-10-09 09:27:08)
- 哀牢山最危险的不是猛兽(2024-10-09 09:21:53)
- 福建最新公示!这些乡村、农业点上榜!(2024-10-09 09:12:57)
- 闽侯两岸合拍新媒体基地18日投用(2024-10-09 08:21:48)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