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退休教师张兆浩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后张忠良谱》
张兆浩和他创作的《后张忠良谱》。刘其燚 摄
“这本书看点很多。书中还引用了罗源方言,增添了小说的通俗性、可看性。”近日,在罗源县的学校、社区、机关,一本以明代罗源后张街张留孙的科举、仕宦为主线的长篇历史小说《后张忠良谱》特别受欢迎。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兆浩,他退休前是罗源一中的校长,也是一名语文教师,退休后又致力于文学创作,笔耕不辍。近年来他主持编撰并出版14部与罗源相关的著作。目前,他累计出版了近300万字作品。
急就
3个月创作长篇小说
“此书乃‘急就篇’,2023年12月清晨萌生了写作念头,到2024年3月完成第一稿,后又吸收有益意见和自审顿悟作了修改,到2024年4月7日修改完毕,交付排版。”谈起这本30余万字长篇小说的创作过程,张兆浩告诉记者,不到120天就写出一部长篇,这种说法也不全对。因为从后张人物的故事存储于他的脑海中起始看,远远不止4个月。所以“急就”与“久远”,并不相悖,搜索与记忆相携,操作起来便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后张忠良谱》这部小说,以明代后张街张留孙的科举、仕宦为主线,展示了元末明初龙战玄黄、改朝换代境况,特别是洪武、建文年间官场生态和市井生活,并大量穿插了罗源宋代张氏名人张磻、张衜和张大同父子等人物故事。小说有机揉入罗源的传说、风俗、风情,同时夹杂杭州、南京、衡阳等地的元素,令人惊奇、叹惋、解颐、捧腹。
撰写历史小说,必须重视内容的真实性,所以作者必须博考文献,厚积薄发,言必有据。同时,历史小说还有着时间跨度大,地域涉及广的难题。以《后张忠良谱》为例,小说叙述的时间,上自北宋建隆元年(960),下至明朝建文三年(1401),前后440年左右;地点有罗源、金华、南京、杭州、武昌等,涉及大半个江南。张兆浩为了写好这篇小说,不仅细研地方志、家族谱,而且认真读了《宋史》和《明史》,做足了案头功夫。
处处留心皆学问,写作也一样,只要处处留心,到处都有写作素材。在撰写完《后张忠良谱》第一稿后,张兆浩借着休息时间到山西旅游,但他一路上都在琢磨着如何打磨文章。在聆听导游讲解时得知,该小说主人公张留孙曾在明朝洪武年间任职于户部山西清吏司,朝廷要求山西大移民的故事(洪洞大槐树下是集中地)。这个故事给他很大的启发,回到罗源后,他立即将这个“意外之喜”写入小说,丰富了故事情节。
痴迷
6年间完成14部作品
虽然他已退休数十年,但张兆浩6年前才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短短时间内共出版了14本书籍,其中7本是他的专著,另外7本是编著或担任主编之作。
如今,76岁的张兆浩依然坚持每天用电脑写稿,一坐就是10个小时。早上七点半他就坐在电脑前,除掉吃饭休息的时间,一直到晚上十点半才休息,尽管躺在床上,他的脑海里也都是创作的事宜。
“我现在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撰写文章及收集材料。只有勤奋学习,才能不断吸吮着文化的乳汁。”张兆浩介绍,他创作高峰期2021年出版了3本书,今年出版的是《后张忠良谱》和《紫薇集》。
“才思如泉涌”离不开张兆浩从小到大的积累。“我从小就爱看书,到处搜罗图书,但那时候的书比较稀少,家里没有书我就想办法到别人家借或者是以书换书。”张兆浩说,书荒时代,能得到一本好书是很开心的,但书总要还给人家,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抄。“对于小说我是不抄的,太费时,而诗集我非抄不可。”张兆浩抄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繁星》等等,他一边抄诗,一边咀嚼,阅读了大量作品。
奉献
永远做时代的耕耘者
张兆浩自称“耕者”。“从教前我是上山下乡的‘铁耕者’,从教后是学校教室的‘舌耕者’,退休后是文史挖掘的‘笔耕者’,如今我是文学创作的‘机耕者’。”张兆浩说,当年在罗源县飞竹公社洋头大队岩下生产队务农的那9年间是他看书最多的时期,后在罗源一中担任教师40年。回顾从教的40年,张兆浩一直勤勤恳恳忙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
这些年张兆浩的写作初衷一直都没有变,主要是使命感、家乡情、忠良意、义士血4个方面的因素在不断地激励着他。
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着这样的使命感,张兆浩把地方史研究的成果嫁接到文学创作上来,铸造文学和史学的“合金”。
同时,张兆浩在小说的描写中还常常不忘勾勒罗源的风土人情、罗源文化。《后张忠良谱》对罗源的特产,例如西兰的七境茶、碧里的下廪羊都有细致的描述。“七境茶,论形,叶片短小、椭圆、肥厚;论色,叶底黄绿;论汤,茶汤明亮;论味,香气四溢,嫩香持久。”小说中还有滋有味地讲述如何才能泡好七境茶,让读者读着作品,似乎都能闻到茶香。
在张兆浩看来,罗源历史上有许多名人的故事很值得挖掘。“我对这些历史名人都有很深的情意,我想好好地‘刮垢磨光’,让他们的故事重新焕发光辉。”张兆浩说,历史上的义士将一腔热血洒在中华大地上,令他十分感动。只要他还有时间,身体健康,他就会一直坚守初心,为文学创作而努力。(记者 任思言)
- 福州市老年大学里的“潮”味(2024-09-14 08:00:36)
- 晚报写作训练营将再度走读乌山 下周一请你来欣赏石上美文(2024-09-11 08:37:21)
- 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走进古厝:触摸闽都文脉 感受家国情怀(2024-08-31 08:52:09)
- 即将启动!福州中小学生家长注意!(2024-08-25 20:12:49)
- 福州:一场“石”光对话 一览石文精彩(2024-08-24 11:30:00)
- 去乌山看古人“发朋友圈” 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23日解读摩崖石刻(2024-08-20 08:48:21)
- 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16日探秘生态之城(2024-08-14 10:00:18)
- 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下周走进军营 开启双拥研学实践之旅(2024-08-09 09:38:18)
- 小学老师谈樊振东趣事:跟父母汇报“老师夸我检讨写得好”(2024-08-07 09:32:00)
- 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后天请你看夏候鸟(2024-07-31 08:19:14)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