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强村富民?市政协委员热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达标赛”,那么乡村振兴更像是一场“锦标赛”,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突破。12日,市政协委员们从问题出发,紧扣“何以强村富民”,各抒真知灼见。
不同的村庄各有所长,在乡村振兴路上要因地制宜,分类引导镇村发展,为不同地区量身打造具体的振兴方案。
在福建雪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琅岐基地种苗繁育中心,已出苗的秧盘整齐排列。 记者 原浩 摄
市政协委员吴聿建认为,福州可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抓住文化的根和魂,助力乡村振兴。吴聿建建议,福州可健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持续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申报、评审、认定工作,以及乡土建筑调查、保护、利用工作,使村落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保护与活化两手抓,用心保护的同时通过文化赋能让古村落‘活’起来。”
市工商联建议,福州可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镇一园、一县多园”的梯次布局。其中,在“产业园”文章上,要重点推动园区建设提质增效,通过制定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等办法,全力打造集非遗文化传承、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品牌产业园。
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福州农业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迈出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然而,在发展路上,也存在着产业单一、农产品种类少、多而不优、销路不畅等短板。
怎样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建议,不同的村庄要发展独具优势的特色现代农业,不断丰富农业产品、农事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等创意设计,着力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市政协委员李玉华建议,要以“一村一品”专业村为抓手,做大做优做强茶叶、蔬菜、水果、林竹、花卉苗木、畜禽、水产、食用菌等乡村名优特色产业。(福州日报记者组)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