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锦桂:指尖耕耘“数”果累累
近日,福建省农科院数字农业创新中心迎来又一个丰收季,种在数千平方米温室大棚里的小番茄硕果累累,每亩产量可达5000斤。
雷锦桂查看温室植物。
记者看到,这里宛若一个大型的现代农业工厂,小番茄不是种在地里,而是种在粉碎后的椰子壳中;肥料根据各种作物的特性量身定制,让它们长得又快又好;通过信息化技术,可实现远程浇水、施肥、监控……
省农科院数字农业研究所副所长雷锦桂,便是省农科院数字农业创新中心从无到有的助推手之一。
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前身是中以示范农场,雷锦桂全程参与了农场的建设与运营,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他深入生产一线,将数字技术与无土栽培技术深度融合,从栽培模式创新、品种筛选、配方优化、装备改良等入手,种出品质优的绿色“网红果”“放心菜”。
“比如这些小番茄,我们使用的是长季节栽培技术,小番茄树可以从9月一直长到次年6月,向上攀藤最高可长至10多米。”雷锦桂还向记者演示了“指尖耕耘”——在电脑或手机APP上简单设置,就能远程浇水、施肥、监控等,实现自动化调控。
不仅如此,这些小番茄还是喝“三段奶粉”长大的。他们为小番茄量身定制了肥料,在作物播种期、开花期、结果期用的肥料都不一样。这就是水肥一体化系统灌溉技术,具有施肥简便、供肥及时、作物易吸收、肥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减少了肥料的流失浪费。雷锦桂说:“在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技术施肥相比节省化肥约40%、节水约60%,还能进一步提高水果的产量和品质。”
这些技术,对于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其他的农作物同样适用。有了高科技的加持,绿叶菜可以长在墙上、架子上、箱子里……目前数字化设施栽培模式,如今已在八闽大地开花结果。
作为省农科院数字农业创新中心负责人,他推动福建省数字化设施栽培和产业化应用的发展步伐。作为一名省、市级科技特派员,他带领的团队,服务足迹遍布全省,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让种植户的钱袋子鼓起来,让贫困的帽子脱下来。
雷锦桂团队在光泽县将可视化监管与网络认养新技术融合于生态稻渔产业链,使生产效益提升1倍,全县生态稻渔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
2022年2月18日,适逢寒潮袭击八闽,他组织编写了《2022年福建省设施大棚防寒抗冻手册》,并通过“慧农信”APP推送给全省种植户,帮助农户减少了损失。“扶贫先扶智,我感受颇深!”雷锦桂告诉记者。后来,他组建了数字农业科普团队,以数字农业创新中心为平台开发科普教程和科普展品,年科普受众5000人次。(记者 梁凯鸿/文 石美祥/摄)
- 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获500万元奖励(2023-11-30 07:49:15)
- 福建省10名获表彰,罗源1人入选!(2023-11-29 16:48:00)
- 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开班(2023-11-28 07:49:19)
- 【每日一习话】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持续扩大开放(2023-11-27 20:50:31)
- “榕城杯”留学人员创业大赛报名启动(2023-11-27 15:22:58)
- 福州:“村网共建”解决农村“办电难”问题(2023-11-27 10:45:38)
- “劳模工匠助企行”服务平台上线 力争为企业解决现场技术问题400个(2023-11-27 07:43:44)
- 仓山推出六条剧本游线路(2023-11-26 09:07:52)
- “一带一路”国际商协会大会嘉宾感叹:“福州人工智能应用太强了”(2023-11-26 08:18:10)
- 首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榜单公布 福州26家企业上榜(2023-11-26 07:48:44)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