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东盟周”开幕式侧记:山水相依 心手相连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也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6日,由中国-东盟中心、福建省外办、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周”系列活动在福州开幕。
活动为期一周,邀请东盟国家政要、东盟国家驻华使节、中外媒体代表以及企业与留学生代表近200人齐聚福州。其间将举行经贸合作论坛、电影周、青年论坛、美食嘉年华、中医研讨会、八闽行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展示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
开幕式当天,举办了“面向新时代的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主题论坛及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农融在致辞时表示,东南亚朋友常说“水涨荷花高”。中方将始终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愿同东盟坚持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促进地区长期和平、稳定与繁荣。中国-东盟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自身桥梁、纽带和平台优势,为促进中国-东盟务实合作和民心相通作出重要贡献。
中老两国致力于加强区域一体化和互联互通,中老铁路就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项目。老挝国会副主席宋玛·奔舍那表示,农业是老挝经济的重要支柱,但老挝农业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中老铁路推动老挝与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互联互通,自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为老挝农业在技术、投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带来许多发展机遇,有效促进了老挝农业的转型与发展。
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副部长凯鲁·菲道斯表示,马中旅游合作优势互补,人文交流成果丰硕,未来将与中国开展更多文化交流项目,共同促进双方文化繁荣与发展。
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从理念发展成为新时代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自2013年以来,中国连续10年成为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泰中双边贸易额约为1350亿美元;2022年,中国还是泰国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来源国。阿塔育·习萨目表示,旅游和商业部门的双向交流,将成为未来几年泰中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
新加坡驻华大使陈海泉表示,长期以来,新加坡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自2013年起,中国连续9年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则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他坚信未来两国将深化合作,在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绿色经济、生物科技等方面展开更多合作,为地区稳定和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表示,希望通过举办“中国-东盟周”系列活动,持续巩固双方友谊,促进实现双方共同目标,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领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自2022年初正式生效以来,为该地区的15个成员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及更加便利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加强了经济一体化和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与东盟国家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升级,福建与东盟经贸合作持续深化。东盟已成为福建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和利用外资重要来源地。2022年,福建对东盟进出口4226.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1.3%。(记者 陈梦婕)
- 2023“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2023-08-06 15:55:59)
- 意大利欲退出“一带一路”?中方回应(2023-08-05 10:50:46)
- 中欧班列(厦门)出口突破10万标箱(2023-08-03 10:10:49)
- 中印尼“两国双园”打造“一带一路”共赢样板(2023-07-31 07:40:34)
- 上半年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6.2%(2023-07-25 09:26:47)
- 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论坛在厦门召开(2023-05-25 10:59:56)
- 2023福建“一带一路”国家商协会经贸交流合作对接会举办(2023-05-20 08:17:03)
- 海丝博览会暨海交会今日开幕(2023-05-18 20:05:48)
- 2023福州国际数字化媒体发展研讨会在榕开幕(2023-04-25 17:37:33)
- 全国人大代表兰平勇:走出去,海阔凭鱼跃!(2023-03-09 09:22:01)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