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渔溪镇建新村发展特色龙眼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建新村内道路整洁、环境优美。(建新村供图)
初夏的傍晚,建新水库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附近成片的龙眼林,一望无际。福清市渔溪镇建新村的果农们正在林间细细查看龙眼树的生长状况。“龙眼花期刚过,再过三四个月就能收成了,期待又一个丰收年!”一名果农对记者说。
积极谋划
白手起家做大特色产业
1970年,为了解决农业用水和抗旱问题,福清决定兴建建新水库。为了支持水库建设,建新长岸、贤升、秋下等3个自然村53户318人加入移民队伍,来到眼下扎根的这片土地。
在移民后的50多年间,集老区、库区、山区于一体的建新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利用优势资源,积极谋划做足产业发展文章。如今,村内2000多亩的龙眼林就是最好的证明。
渔溪是龙眼大镇,建新则是渔溪的龙眼大村。据村务员廖要要介绍,建新村种植龙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目前仍留存有一株近400年树龄的龙眼树。清光绪年间,建新村又将兴化一带的良种与本地品种嫁接,经过100多年的繁衍改良,房前屋后的龙眼已经成为建新村家家户户的“标配”,主要种植大鼻龙、106、立冬本等10个龙眼品种
“我们的龙眼皮薄、核小、肉脆,现有规模化龙眼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一年龙眼产量可达近1000吨。”廖要要说。
求新求变
打造优势龙眼品牌
大家都在种龙眼,如何让建新龙眼更有优势?
随着龙眼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问题成为村两委考虑的重点。围绕一粒龙眼,建新村开始推进生产、供销、金融、服务“四位一体”综合平台建设。
品种优势不明显怎么办?村干部自掏腰包带领种植大户赴莆田等地学习考察,大力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吸纳社员股东29户,流转95亩成片优质土地,试点种植最新的优良龙眼品种。
发展资金不充足怎么办?建新村积极推进“党建+金融”,用好建新村“诚信村”招牌,与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关系,为村民开展养殖种植提供了流转资金1700多万元。
龙眼销路难以打通怎么办?建新村依托智慧物流快线进行配送,龙眼得以销往省外,一年仅运费就要支付数万元。
同时,依托由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共建的福清龙眼科技小院,建新村进一步规范龙眼种植、加工、营销运作,帮助果农积极拓展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党建引领
红色引擎带动基层治理
在产业兴旺的同时,建新村交出了亮眼的基层治理成绩单,“两张网·两清单”党建工作模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村党支部书记许强介绍,“两张网”是指党员人才网、村事互联网,“两清单”是指党员服务清单、群众需求清单。村里的大事小事、群众的问题需求都通过“两张网·两清单”汇总,也在这里发出。
此外,村党支部牵头组织党员代表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乡贤说理会,发挥他们人熟、事熟和德高望重的优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省级第三批高级版“绿盈乡村”、省级小康库区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福清市“无违建”示范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品提名村……建新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老区人民掌握了致富“密码”,踏上了幸福之路。
下一阶段,建新村将立足本村资源,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巩固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持续发展“一村一品”,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培育更多产品优、质量好的精品龙眼,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动能转换。力争不断壮大村财收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记者 叶欣童 通讯员 黄金彪)
- 福建百合“种植线”南移的背后(2023-05-22 09:54:14)
- 晋安鹅鼻村:甜美萝卜“C位出圈”(2023-05-21 14:40:47)
- 闽侯:党支部+合作社,垦荒兴产(2023-05-20 12:16:24)
- “闲田”变“钱田”,罗源这里的种植模式值得借鉴!(2023-05-18 16:01:45)
- 市政协“闽师专教育实践基地”挂牌(2023-05-18 07:55:53)
- 印尼企业来榕考察渔业(2023-05-17 09:07:30)
- 新尝试!罗源这儿的水稻种植方式很赞(2023-05-16 16:47:59)
- 桑葚采摘攻略来了!快来这个“网红村”打卡!(2023-05-15 11:42:42)
- 永泰:“订单”农业保销路 农民增收乐呵呵(2023-05-13 08:23:07)
- 永泰“葚”好! 快来品尝初夏好滋味(2023-05-12 16: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