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完成划定 总面积不低于315万平方公里
22日,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在福州举行,我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发布。自然资源部还在活动现场宣布,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经完成。
活动现场,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中国山水工程”总体情况。2016年以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重点地区支持了5批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简称为中国山水工程),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财政奖补资金近800亿元,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过500万公顷。“中国山水工程”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高度负责任的形象,成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也成为22日主场活动的重要介绍内容。3月30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摸清我国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和增汇潜力,初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态系统碳汇计量体系,加快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到2030年,生态系统碳汇调查监测评估与计量核算体系不断完善,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用途管制制度全面建立并严格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功能重要地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技术、标准、市场和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国际影响力持续提高。
此外,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总体情况。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作为项目用地用海审批依据。
全国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1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0%以上,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生态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区域。红线包括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地外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防护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及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海岸侵蚀等生态极脆弱区域约85万平方公里;其他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约50万平方公里。(记者 胡一晟)
- 一山一水皆画卷——聚焦第54个世界地球日(2023-04-22 23:40:14)
- 半城山色半城水 生态福地好家园——看山水城人和谐共生的福州实践(2023-04-22 17:18:48)
- 世界地球日:我国陆域国土30%以上划入生态保护红线(2023-04-22 17:15:33)
- 福建松溪:“万鸟栖枝”引客来(2023-04-22 15:09:28)
-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现身武夷山(2023-04-22 15:06:06)
- 自然资源部:我国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2023-04-22 11:44:05)
- 《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发布 生态碳汇行动开始(2023-04-22 11:37:32)
- 世界地球日|了解这些数字 保护地球家园从现在做起(2023-04-22 11:37:08)
- 省人大常委会领导来榕调研生态资源司法保护工作(2023-04-22 07:44:24)
-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反间谍法修订草案(2023-04-21 10: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