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60位大师联手打造寿山石雕组章 14日起在晋安文化记忆馆展出

2023-04-15 10:23:32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朱丹华

60位大师联手打造寿山石雕组章 14日起在晋安文化记忆馆展出组章在晋安文化记忆馆展出。

国石国艺,福聚晋安。15日起至17日,一场高规格、高品质、高水准的寿山石雕文化盛宴来了——由1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48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联手创作的60枚一套寿山石雕组章,在晋安文化记忆馆(福州市晋安区竹屿路1号)首秀。

强强联手 意义非凡

被誉为“中国美术馆史诗”

这是一次强强联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融与突破。此次活动紧握中国美术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庆祝建馆60周年的机遇,让传承1500多年的寿山石雕文化与中国美术馆首次深度融合,通过60位寿山石雕大师联手创作被誉为“中国美术馆史诗”的60枚一套寿山石雕组章,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人文之美。

这也是政府鼎力支持、大师热情参与的一次倾情奉献。从中国美术馆发出邀请,到晋安区人民政府与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开会动员,再到上百位国家级与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积极报名,各方加班加点斟酌设计,这些都体现出了晋安区和寿山石雕业界助力福州“国石国艺”在更高更大舞台上焕发光彩的拳拳之心!

国石国艺 福聚晋安——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庆典活动之治印、雕钮作品晋京启动仪式举办后,免费展览将持续至17日。随后,组章将运抵北京,由中国知名篆刻家进行印底创作。作品将于今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庆典活动上亮相,并将在全国各地巡展,之后长期在中国美术馆特设展厅展出。

60位大师联手打造寿山石雕组章 14日起在晋安文化记忆馆展出寿山石雕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主题厚重 创意空前

“史诗”是如何唱起来的?

用寿山石雕展现中国美术馆走过60年的诗篇,这个命题是如何实现的?14日,记者采访了此次活动的学术召集人——福建省寿山石文化研究会会长、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

郑幼林向记者介绍了完成这个命题的4个关键节点:召集能工巧匠、选择用材、设计规格以及策划流程。

据介绍,这套组章的创作团队可谓是高手云集。寿山石雕界至今健在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有14位,其中12位参与了此次雕刻创作。另外48位创作者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是从近百位报名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为此次创作选择的石材品类涵盖高山石、善伯洞石、月尾紫石、芙蓉石、山秀园石、马背石、焓红旗降石等;使用的雕刻技法涵盖圆雕、浮雕、镂雕、薄意雕等。

此次作品尺寸也有严格要求。最终成品印章均为方章,最小印面尺寸为5厘米×5厘米,最大印面尺寸为9.2厘米×9.2厘米。

郑会长还详细介绍了创作流程:研究会和晋安区先挑选了200多方各种石种的寿山石印材,然后成立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艺术院校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专家组每周召开一次例会,让大师、专家们对中国美术馆根据“中国美术馆史诗”这个主题提出的分命题,如何落实到艺术成品上,进行交流讨论。

郑会长表示,这套组章整体能够反映寿山石雕中的多种技法,展现现代寿山石雕的最高水平,将现实与艺术相结合,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记录历史故事、传承时代精神。

悉心保护 注重传承

寿山石奠定“史诗”基础

晋安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林静介绍:“寿山石是中国独有的名贵彩石,产于福州市晋安区寿山、宦溪、日溪三个乡镇方圆130多平方公里的地带。”

晋安区高度重视寿山石雕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与振兴,扎实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近年来,晋安区完善非遗保护体系、壮大非遗人才队伍,目前拥有各级寿山石雕非遗传承人32位,市级以上的有19位。

晋安区还十分注重开展非遗展示活动。此次不仅第一时间与研究会联手召开动员大会,还积极跟进,全力支持。

寿山石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经过1500多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已达数十种。省、市、区对寿山石开采的保护,使得此次组章的创作,可选择的石材品种繁多、质地脂润、色彩斑斓。

如今,非遗保护气氛在晋安区日趋浓厚。该区目前已建设有市级非遗示范基地8个、区级非遗示范基地1个、区级非遗乡村传习所5个、区级非遗示范校1所、区级非遗工作室2个,有非遗传承人56名。

60位大师联手打造寿山石雕组章 14日起在晋安文化记忆馆展出被誉为“中国美术馆史诗”的寿山石雕组章(部分)。

集思广益 呕心沥血

“史诗”的作者是“大师”

这套组章的创作者,年龄最大的82岁,是2006年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王祖光;最小的38岁,是去年获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的朱志雄。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我越做越离不开。”王祖光60多年来“刀耕不辍”,擅长于细微之处独运匠心,其创作的一系列观音雕像,静中寓动、灵气流淌,屡获国家级大奖。此次组雕,王祖光大师精心创作了一个趴在石章上酣睡的男孩,温润光洁、憨态可掬。该作品以童真童趣的形象,表达了赤子之心。

“80后”朱志雄出生于莆田,醉心于福州寿山石雕,十几岁就来到晋安区当学徒,已经从业21年。

朱志雄此次领到的是“民族大团结”分命题。他将主题与自身擅长的雕鱼技法相结合,把56个民族想象成56条灵动的鱼,采用镂雕、深浅浮雕、薄意雕等技法,展示了鱼群聚在海草之间的场景。鱼群同呼吸、共命运,如同56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

□相关链接

组章部分作品介绍

黄丽娟《美美与共》:

作品巧妙运用石材的色彩(黑色刻蜗牛、白色刻人脸、红色刻衣裳),塑造出一个小女孩趴着疑视蜗牛的艺术形象。自然生态的美、小女孩追根究底的思索之美,诠释了“美美与共”的和谐主题。

陈益晶《粒粒皆辛苦》:采取山秀园石章材,巧用石料色彩,以圆雕、浮雕技法,刻画了祖孙二人月下拾稻粒的情景。丰收不忘节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杨明《国风有形》:创意源于《诗经》中的“国风”。利用石材黄色部分凸显京剧花旦形象,选择抛亚光技法,保留原始的石质韵味,苍劲有力、古色古香,表达了古往今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黄功耕《人民的形象》:以寿山石红黄色调为背景烘托,借用第四套人民币中的工、农、知识分子造型,以及“五一”劳动节标志等元素,刻画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记者 朱丹华/文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