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聚焦2022年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暨福州都市圈(宁德)联席会议

2022-12-31 10:51:37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冯雪珠 颜澜萍

在同城化同家园道路上奋勇前进

——聚焦2022年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暨福州都市圈(宁德)联席会议

12月30日,2022年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暨福州都市圈(宁德)联席会议召开。福州都市圈下一步如何建设?怎样推动闽东北区域协调发展再上新台阶?福州日报围绕会议审议通过的2份意见以及签署的12份协议,为您梳理重点内容。

聚焦四大领域 协同发展高质量打造六个强圈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福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同城化同家园,有力支撑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以基础设施、产业与创新、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四大领域协同为重点,高质量打造交通高效强圈、产业优质强圈、数字智能强圈、生活品质强圈、绿色发展强圈和开放融合强圈,力争2023年基本建成1小时通勤圈,福州都市圈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核心增长极。

交通高效强圈方面,以轨道交通为主骨架,加快推进F1建设,加快F2、F3线前期工作,打造福州都市圈放射状城际线路;以“三横两纵”干线铁路网为基础,完善区域铁路大通道建设,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推进近郊班线公交化,支持相邻城镇开行城际公交;推进都市圈客运公交化运营,增开接壤市县的客运班线,推广“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畅通都市圈公路网。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城、丝路海港城、国际航空城,布局建设湄洲湾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构建辐射台湾、江西等地的矿产资源战略性储运枢纽,提升都市圈物流效率。

产业优质强圈方面,共建先进产业集群,加强都市圈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着力培育发展化工新材料、纺织化纤、锂电新能源、冶金建材、高端装备制造等1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一体化发展,借助环闽高铁,开发高铁“一程多站”旅游产品,推行旅游“一票通”,共同开拓旅游客源市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携手策划精品旅游线路,联合开拓都市圈特色文化IP产品市场。

生活品质强圈方面,深化医疗资源协作联动,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探索集团化运作模式,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促进都市圈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省-市-县-乡”四级分级诊疗体系和转诊机制建设,引导优质医疗人才与技术资源逐级下沉。推动都市圈医院检验结果共享和互认,实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探索开展异地就医登记备案互认合作。

构建五大支撑体系 打造“电动闽东北”协作示范区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优化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和福州都市圈经济布局,《关于携手打造“电动闽东北”协作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全面构建电动产业、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科技人才、政策保障等五大支撑体系。

电动产业方面:做大做强新能源整车,围绕东南汽车、奔驰、云度、上汽宁德基地等整车厂,积极对接引进台湾百大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重点拓展闽台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新能源等产业方面的合作,推动打造闽台新能源汽车合作新高地。培育发展电动船舶,持续壮大“三电”系统及其他关键零部件。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纵向拓展和横向延伸,积极对接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头部企业。

清洁能源方面: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壮大,积极稳妥发展核电、风电、光伏、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共同推进风光储充检一体化示范应用,构建更加绿色、智能、安全的城市智慧能源服务网络,打造闽东北光储充一体化基地。在闽东北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示范应用,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

基础设施方面: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广换电商业模式,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全面布局闽东北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推动统一平台建设和管理,加快上线运营闽东北新能源汽车实时监管平台和省级充电设施平台,提供优质的便民充电服务。

科技人才方面:推进技术联合创新,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联动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汽车产业人才扶持政策,打造人才“引”“育”“留”全链条政策体系。

政策保障方面:支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持续推广换电重卡应用示范项目。完善扶持政策体系,探索针对闽东北地区号牌的新能源汽车给予路权、充电、购车优惠等倾斜支持,不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购,联合出台购车补贴、充电等政策,同步提高闽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应用水平。

签署12份协议 努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12月30日,福州、莆田、宁德、南平、平潭“四市一区”共同签署《“携手打造美丽闽江”合作协议》《共同举办海峡青年节活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6份协议,相关部门或企业签署《组建跨区域医学专科联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住房公积金“协同联盟”标准化事项协议》等6份协议,为福州都市圈下一步建设指明重点,努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同城化同家园。

(一)携手打造美丽闽江

《“携手打造美丽闽江”合作协议》提出,“四市一区”将协同打造流域系统治理新模式。到2025年底,闽江流域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为95%以上,其中Ⅰ类~Ⅱ类优质水比例为60%以上,闽江流域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显著改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效提升,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

合力推动河湖长制再上新台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各项任务,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域岸线空间分区分类管控,让河湖长制在闽江流域提质增效,全力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再上新台阶,早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标。

携手打造健康美丽闽江新典范。立足“共”字做文章,加强河湖生态治理修复,紧盯污水“零直排”目标,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推进健康、美丽河湖建设,深入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

(二)共同举办海峡青年节

《共同举办海峡青年节活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接下来“四市一区”将共创海青节品牌,各地每年推荐一项以上当地优秀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作为海青节品牌活动;每年海青节集中活动期间,组织当地媒体宣传海青节活动及成效,扩大海青节在各地台青中的影响力。

共办海青节活动。面向“四市一区”征集海青节系列活动,并给予活动各方面支持;支持海青节各项活动在“四市一区”设立分会场、分线路;支持在“四市一区”的台湾青年参与海青节各项活动。

共享海青节成果。支持“四市一区”利用海青节平台进行宣传,发布涉台政策、就业岗位等,扩大各地对台湾青年的吸引力;支持“四市一区”结合当地特色和重点领域开展海青节活动;支持参与海青节的两岸嘉宾赴“四市一区”调研考察,助力各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支持参与海青节报道的两岸媒体赴“四市一区”进行采访报道,助力城市宣传推介。

(三)成立职业教育发展联盟

“四市一区”签署的《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合作协议》提出,未来将携手实施优质中职学校对口帮扶协作行动;进一步推进协同区内12所省级示范校跨市(区)“一对一”或“一对二”对口帮扶一般中职学校。

建立省学考共研共享平台。成立省学业水平考试闽东北中职学校学科(专业)专家组,合作研究学考背景下的教学与评价策略,共同开发教学与考试资源,建立闽东北中职学考资源库,共享“四市一区”质量抽测试卷,通过线上或线下分学科(专业)定期召开省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研讨会或质量分析会,共同提高中职教学质量。

“四市一区”每年定期举办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中职(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能联赛。

“四市一区”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加强协作与交流,定期组织教学交流、学术研讨、跟岗学习、教学诊断等活动,条件成熟时可联合举办教师教学能力和班主任能力比赛,开展学科(专业)教师培训。

(四)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

《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建立“四市一区”科技部门“科技创新互访”机制,不定期开展互访考察、信息交流、需求对接、议题磋商等工作。构建科技创新人才交流平台,开展线上线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培训会议,探索区域内人员互派互访机制,共同培养满足新形势需求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互动工作机制,利用“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APP”支持“四市一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技术需求和转化科技成果,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四市一区”在科研数据、科技文献、科技成果等方面互联互通,加强科技成果研发与应用,建立创业导师共享库、创业项目共享库。

共建跨区域专家人才通道,推动“四市一区”智力资源共享,为深化协同创新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五)共建中西部劳务基地

《共建中西部劳务基地合作协议》提出,劳务协作基地按照“独立建设、资源共享”原则进行,“四市一区”人社部门各自建设的劳务协作基地统一命名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劳务协作基地”。

完善沟通机制,建立以“四市一区”人社局分管领导、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人等为成员的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劳务协作基地工作机制,促进“四市一区”企业招聘服务合作,实现区域内企业在中西部地区招聘资源的共享共建。

共同宣传推介,组建企业招工联盟,共享劳务协作基地资源,适时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地举办“春风行动”、季节工招聘活动。

“四市一区”人社部门各自建设的劳务协作基地积极对接所在地各类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为区域内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协助用工单位与中西部省(区)职业(技工)院校开展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合作办班、新型学徒制等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六)推进区域生态一体化建设

《森林城市群建设合作协议》提出,聚焦“绿色发展、绿色质量、绿色资源、绿色经济、绿色生活”,通过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调联动、资源整合,建立更加高效的生态协同保护建设新机制,发挥协同发展区“山、水、林、田、城、海、路”空间元素重要作用,以自然山水脉络和地形地貌为框架,以维护生态安全、增进生态福祉为目的,努力把闽东北建成林城一体、林水相依、生态优美、绿色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城市群,奋力谱写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新篇章。

(七)组建跨区域医学专科联盟

《组建跨区域医学专科联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充分发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作用,以区域内专科能力领先的三级医院为支撑,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跨区域特色专科联盟,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帮扶、互助协作等方式,形成补位发展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重大疾病救治能力,为区域内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推动区域内专科能力领先的三级医院发起专科联盟,协助专科联盟在专科技术帮扶、专科人才培养、专科学术交流、医学资源共享、患者双向转诊方面更好开展工作。建设区域内统一的远程会诊、交流平台,提升专科联盟合作效率。

(八)逐步消除区域间公积金政策差异

《住房公积金“协同联盟”标准化事项协议》提出,以区域内通办事项“一次提交、一次办成”为导向,以“数字+公积金”建设为抓手,坚持住房公积金服务标准化设计、规范化推进、务实化创新、责任化落实、一体化建设,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公积金管理服务标准化体系,推动福州与莆田、南平、宁德、平潭公积金服务标准化、同城化、一体化发展。以建立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住房公积金服务标准为目标,分批实现“事项名称统一、服务指南统一、办理规程统一”,逐步消除区域间公积金政策差异的障碍等,实现“区域内通存、区域内通取、区域内通贷”标准化服务。根据住建部制定的归集、提取、贷款业务标准,进一步梳理并统一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内住房公积金标准化事项线上、线下业务操作规范,全面实现业务办理标准化,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九)共建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共建合作协议》提出,将建立“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快引进“云物移大智”等一批掌握数字产业关键技术的优秀公司落户当地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布局完整、全国先进的数字工业生态链。共同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分中心,为食品加工、林产工业、机电制造、新型轻纺、纺织鞋服、新能源等区域内重点行业、企业的数字化产业升级,提供高质量的平台赋能服务。共同建设工业互联网+园区+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专项行动,加快带动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支持成立工业互联网公司,为当地的重大项目提供先进的平台化产品和长期优质可靠的本地化服务。共同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持续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新动能。

(十)形成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规模效应

经福州、南平、宁德、莆田、平潭等市(区)工信部门和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友好协商,签订《物联网产业服务合作协议》,实验室聚焦基于NB-IoT/Cat.1/4G/5G的终端设备和物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实验室整合区域内从芯片、模组到传感器,从终端设备、网络到平台、垂直应用等物联网产业的全生态资源。实验室测试认证中心可为企业提供智能硬件的无线射频性能、OTA天线性能、EMC电磁兼容、安规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测试认证服务,检测范围覆盖2G、3G、NBIoT、LTE、5G及WiFi、BT、GNSS等无线通信技术。此外,实验室还将为企业开放华为生态认证测试、垂直行业应用测试以及研发调试测试等多项开放测试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完成产品的开发和性能测试。

(十一)成立宁德山海一期基金

福建闽东北两翼股权投资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与宁德山海一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签订《宁德山海一期基金合作框架协议》,发起宁德山海一期基金。基金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主要投资于宁德市海洋经济发展领域,投资范围主要涵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

(十二)组建闽东北肝病专科联盟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与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合作医院签订《肝病专科联盟合作协议》。由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牵头,在福建省肝病医疗联合体框架内,组建闽东北肝病专科联盟,逐步构建权责明确、功能清晰、运转有效、群众受益的肝病防治运行体系,推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资源总体效率和利用率。未来,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将协助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合作医院全面开展乙肝/丙肝、肝癌早期免费筛查,推进分级诊疗,全方位促进医疗资源共享。(记者 冯雪珠 颜澜萍)

【责任编辑:吴颖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