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异地同日向“春蕾”捐款
林其国与他编写的闽侯乡土文化书籍。(受访者供图)
7日,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收到来自上海的一笔1200元捐款,捐赠者叫林歆妍。
林歆妍是闽侯姑娘,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今年是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也是第二次为“春蕾助学”捐款。同日,她身处闽侯的外公林其国也向该基金会捐款1200元。老人欣慰地说:“我们祖孙两代传好助学接力棒,我为外孙女感到自豪。”
乡村教师登上《人民日报》
林其国今年82岁,是位退休乡村教师,因为热衷乡土文化传播,在闽侯当地小有名气。他的捐资助学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1980年11月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出呼吁,希望重修北京儿童剧场。我看后很感动,想到儿童读物太贵,就冒昧给叶老写信汇款,并表示要月月寄。没想到,叶老把信和钱交给了《人民日报》文艺部同志,报社给我回了信,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林老师说。
记者看到一张已发黄的人民日报社格子信笺,上面用钢笔字写着“您寄给叶圣陶同志的信和汇款,已由叶老交给我们。我们读了您的信,很受感动和教育……”在1981年8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叶老署名文章《关心少年儿童的读书问题》中,叶老写道:“我收到福建闽侯县一位林老师寄来一块钱,信里说看了我们的呼吁很感动……每月寄一元钱,这是何等高尚的心啊!”
林老师的善举在1981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一篇名为《希望就在这里》的文章中再次被提到。文章中写道:“农村教师林其国深知儿童教育对人才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给叶圣陶同志寄来一块钱,表示要月月照寄……这份心意,比水晶还纯净,比黄金还贵重啊!”
坚持每月捐款
记者从《福州晚报》1982年12月一篇名为《一颗热爱儿少事业的赤诚之心》的报道中了解到了林老师捐资助学的故事。
当年他的月工资仅有50多元,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能捐出1元对他来说并不容易。“这1元钱之后转给了正在筹备中的全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基金会成立后,我每月寄1元,把给报社和广播站写稿得来的稿费也都寄去。后来我又每月从工资中抽出3元钱,分别寄给全国和省市儿童少年基金会。”林其国说。
40年来,他坚持给三级儿基会捐款,一本珍贵的捐款回单纪念本收藏着他的助学情怀。“我没算过这些年一共捐了多少钱,从1元到10元再到100元,有时是捐书,可能总额并不太多,但我的行为影响带动了很多人,我的孩子和几代学生也参与了各种形式不同的助学活动。”
祖孙爱心接力
林老师告诉记者,外孙女林歆妍是他一手带大。记者8日联系上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科工作的林歆妍。林歆妍告诉记者,她去年硕士毕业后,拿到第一笔工资就给福州市妇联写信表示要向外公学习,为助学捐款。
市妇联家儿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位姑娘我们有印象,去年收到她的来信。她说她外公几十年如一日关心少年儿童,坚持为少年儿童的福利事业捐款,她现在工作赚钱了,要向外公学习,多做助学好事。去年她是捐了1200元,今年也是。”
“我为外孙女的善举点赞,我跟她说,外公要向你学习,我也捐1200元。”老人还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还提到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将爱心接力”是他的心愿,但愿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记者 李白蕾)
- 张伯礼支招:如何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2022-12-07 16:17:47)
- 儿童、孕产妇如何做好健康防护?专家解答(2022-12-06 08:51:16)
- 三明三元区:课堂内外提升 教育组团成长(2022-12-05 09:50:29)
- 三部门联合发文推进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2022-12-05 08:52:33)
-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指南发布,父母为婴幼儿养育第一责任人(2022-11-30 15:17:33)
- 《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印发(2022-11-29 17:07:38)
- 一等奖第一名!鼓楼教师!(2022-11-28 15:40:28)
- 省级名单公布!福州上榜15例(2022-11-25 15:27:11)
- 名单公示!恭喜连江17名教师!(2022-11-25 10:45:54)
- 仓山区复课现场:疫去福来 复见美好(2022-11-24 15: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