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突破|把根留住,福建古厝守护出新姿

2022-11-03 16:51:55来源:东南网

今年国庆假期,全新亮相的福州烟台山成热门的“网红”打卡地,现场人山人海,不少网友的朋友圈被烟台山刷屏,有网友调侃道,这个国庆假期“福州城有一半的人都在烟台山了。”

这十年来,福建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实现了新突破,像烟台山这样,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区穿越时空,焕发新姿,成为了新地标。

突破|把根留住,福建古厝守护出新姿烟台山景色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构建 “保护网”擦亮一批名城名镇名街名村

地处福州东街口的三坊七巷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每年有1000多万名游客走进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而这片街区曾一度被打算开发成房地产,衣锦坊以北,大片老宅被拆除,岌岌可危。

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的重视和推动下,三坊七巷得以免遭破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经过十余年保护修复,现已成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又一次来到三坊七巷。他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福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式古建筑遍布全省各地,全省现有历史文化名城10个,有49条历史文化街区(其中4条列入国家级,全国排名第二),20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76个列入国家级,全国排名第二)、1193个传统村落(其中494个列入国家级,全国排名第六),9258栋历史建筑。

怎么让古建筑免遭破坏和拆除,福建怀抱着把根留住的梦想,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这十年来,福建通过建章立制,构建了完善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政策体系,不少做法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提出正确处理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2019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加强新时代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制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3个工作方案。当年,福建还在全国率先成立城乡建筑风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十项措施。

2020年9月,福建省发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九条措施。2021年7月1日起,《福建省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专门保护传统风貌建筑的地方性法规。

今年5月,福建出台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七条措施的通知》,提出在城市更新中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和以假乱真。

此外,福建编制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明确保护名录、保护措施、空间结构、规划分区。公布历史文化保护“十四五”规划,全部历史文化名城街区、96%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都已经完成了保护规划编制。

突破|把根留住,福建古厝守护出新姿建于1860年的美国领事馆旧址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创新模式 破解古厝保护开发之困

地处福州闽江畔的烟台山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留存有外国领事馆、教堂、洋行等西洋建筑和数十座中式园林古建筑。但此前这里居住了众多人口,烟台山棚户密布、污水横流,老建筑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游客郭欣宁十年前曾到访过烟台山,并拍下了许多照片,她表示,当时很多建筑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精美的建筑在时光的洗涤下呈现出沧桑感。2014年,福州市出台《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公园路历史建筑群、马厂街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

如何保护好烟台山,守护好这一文化遗产?考虑到需要保护的老建筑众多,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进行保护,财政压力大,福州市引进了第三方企业对烟台山进行全面的规划改造。2015年10月,福州市通过招拍挂的形式,把烟台山历史风貌保护开发交由国内一家知名地产企业运作,政企合作开启福州城市地标的复兴之路。

经过数十轮政府、专家联合会议,在对烟台山历史风貌特征进行反复研究、考证的基础上,历时近3年,烟台山仓前九里项目整体规划方案最终于2018年4月获批。

怎么样把过去和未来进行连接?福州烟台山的改造秉承“尊重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打造公共空间,激发城市活力”的理念,在留住城市的传统文化与记忆,又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功能与活力。

突破|把根留住,福建古厝守护出新姿烟台山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在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由于人力、财力的缺失,许多古建筑得不到及时维护和修缮面临消逝。2018年,延平区入选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巨口乡被列入核心试点区域并开始探索“古厝生态银行”模式。

政府成立南平市巨福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搭建开发运营平台;各乡聚集乡贤,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对古厝、土厝进行集中委托管理;村集体对全乡闲置古厝、土厝进行全面梳理,配合开展工作。试点以来,巨口乡改造提升50余座古厝,乡村振兴理事会采取民间投资为主、政府奖补为辅的方式,修缮古厝、土厝100余座,重焕生机,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福清市南宵村则成立福建省首个古厝保护发展合作社,让南宵村的古厝保护机制更加完善。村里共13栋古厝入股,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所有拥有古厝继承权的村民都是古厝合作社社员,每人股份以拥有继承权的古厝面积计算。

“合作社利用整合的古厝群发展旅游,收益用于古厝修缮保护和进一步挖掘古厝文化内涵,提高古民居的知名度,增加古厝的含金量,逐步引进业态,推动旅游产业相融合,推进产业兴旺发展。”南宵村党委书记薛尔辉说道,南宵村挖掘古厝特有的“院士文化”“红色文化”,将文化注入古厝,形成百年学堂、百年教堂、院士文化的福清“三最”。

据介绍,福建在城乡建设中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微改造、微更新的方式,小规模、渐进式的节奏,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脉。2014年以来,福建省已重点扶持近330个街区名镇名村改善提升、1200多栋历史建筑修缮维护和活化利用,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亿元,带动各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保护资金累计投入400多个亿,涌现出屏南龙潭、连城培田、福安廉村、尤溪桂峰等一批保护利用典型,带动全省面上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初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突破|把根留住,福建古厝守护出新姿烟台山吸引不少市民游玩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古厝重焕光彩 延续历史文脉

经过多年的改造修缮,在今年国庆假期前一天,福州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全面开业,重现烟台山使馆林立、洋行遍布、文教昌盛的繁荣开埠景象。

近日,记者在烟台山上探访看到,沿着乐群路,一路上可以遇到乐群大厦、美国领事馆、闽海关税务司官邸、英华里礼堂等建筑,不少已修缮投用,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拍照、游览,还有不少情侣在烟台山的古建筑内取景拍婚纱照,定格幸福。夜晚的烟台山商业漫步街人流涌动,街区内汇聚了近两百个品牌,业态涵盖零售、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

“历史和现代在这里交融,不仅有传统文化也有年轻的元素。”郭欣宁说道,现在经过改造后充满艺术气息和烟火气。

突破|把根留住,福建古厝守护出新姿培田古村落打造的夜景工程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今年7月,在龙岩连城宣和乡境内的培田古村落景区,当地投资了400多百万元,打造了沉浸式夜游项目,采用新科技、新技术、全息投影、沉浸式等新艺术手段,为旅游带来一场奇幻新颖的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慑力的沉浸式体验,还推出灯光秀、汉服体验、旗袍秀等活动,结合特色美食文化,大力发展夜间餐饮、夜景休闲游等“夜经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培田古村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享有着“民间故宫”的美誉,拥有30余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个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是迄今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之一。

近年来,培田对古村进行活态保护,积极探索古村落内各厅堂功能化利用,成功将一批闲置古民居改造为党员服务驿站、主题陈列馆、特色民宿、社区大学、影视拍摄取景点等,留住生活,让古村焕发生机。

“走进培田古民居,觉得处处都是画,无处不是人与自觉的和谐画面。”一名从厦门而来的游客说道,带着家人来培田,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夜景,还能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

突破|把根留住,福建古厝守护出新姿培田古村落打造的夜景工程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福建还出版了《八闽古城古镇古村》《走近福建传统村落》《走近福建文化遗产》《福建古建筑》等书籍,拍摄《圆梦古村》全省传统村落纪录片、参与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记住乡愁”专题片,扩大宣传面和社会影响力。

福建省住建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苏友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充实保护名录,推动厦门、莆田申报国家名城,推动开展全省历史文化街区普查等,以及开展《福建传统建筑系列丛书》编纂。在资金方面,省级财政继续投入的同时,督促县市加大财政投入,并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和资本;进一步强化工匠培训认定,推动每个地市都建立一支专业化、稳定的修缮工匠队伍等。此外,探索出台推进结构安全、消防安全、功能置换等措施,在确保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本体安全前提下,因地制宜多种方式进行活化利用。(记者 卢金福)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