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罗源:十年奋进勇跨越 奋楫扬帆再远航

2022-09-15 11:18:58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任思言

罗源:十年奋进勇跨越 奋楫扬帆再远航

历史川流不息,时代考卷长新。党的十八大以来,罗源秉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以实干抢抓机遇,用担当迎接挑战,转型发展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多点突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品质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厚植沃土。

以梦想为岸、以旗帜掌舵、以信仰作帆、以实干划桨,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征程中,罗源高擎旗帜,奋力启航,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罗源:十年奋进勇跨越 奋楫扬帆再远航繁忙的罗源湾深水岸线。游永健 摄

历史是奋斗者的坐标系。

十年,既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奋斗的标尺。

这是实力罗源跨越赶超的10年:全县GDP连续迈上两个“百亿台阶”,年均增长7.3%,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添充足底气。

这是开放罗源逐梦前行的10年:丝路海港城建设气势如虹,码头泊位能级不断提升,“放管服”改革大步流星,激扬不息的开放势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这是绿色罗源炫美绽放的10年:完成石材矿山关停、湾内养殖退养,福州最大的红树林公园吸引众多游客,珍稀鸟类竞相造访,罗源湾成为生态乐园,绿水青山成为罗源人民的“幸福不动产”。

这是幸福罗源持续蝶变的10年:每年七成以上财政收入用于民生事业,绘就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幸福画卷;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功能品质不断提升,新老城区互联互通、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幸福的新罗源不断加码。

罗源:十年奋进勇跨越 奋楫扬帆再远航罗源湾红树林公园打造全省海洋生态名片。倪炎通 摄

跨越赶超

一路高歌猛进

星光不负赶路人,最是奋斗动人心。

十年来,罗源县GDP从159亿元增长至359亿元;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固投年均增长25.7%。

罗源的跨越赶超,得益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加速优化。近年来,罗源县坚持项目为王,致力产业加速发展,在加压奋进中跨越赶超,在攻坚克难中开创新局,让智慧与速度擦出火花、让创新与突破精彩上演。

作为罗源工业经济的主阵地,罗源湾千亿绿色钢铁产业基地最能触摸到高质量发展的脉搏。9月初,宝钢德盛、罗源闽光两家钢铁企业开通工业旅游路线,让市民沉浸式体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钢铁工业魅力。

今年以来,在闽光钢铁、宝钢德盛等龙头企业强劲带动下,罗源湾绿色高端钢铁产业基地建设加速推进,以上游生产优势吸引中下游用钢企业集聚,逐渐实现钢铁产业链全覆盖。今年,罗源钢铁产业产值预计超过600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千亿大关。

罗源:十年奋进勇跨越 奋楫扬帆再远航罗源钢铁企业通过技改升级实现智能化。刘其燚 摄

集聚发力

擘画“双龙抱珠”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

罗源立足地缘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积极融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宁德时代产业溢出,将有色金属和新能源产业作为主导发展方向,谋划新时代罗源发展的“双龙抱珠”定位,着力打造千亿绿色钢铁产业基地和千亿新能源产业基地。

福蓉源年产18万吨消费电子铝型材及精深加工项目,总投资42.8亿元;福建灿兴稀贵金属资源化利用项目,总投资10亿元;北湾时代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今年以来,多个新能源重点项目落地,铸就产业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挺起“龙头”带“龙身”,罗源充分发挥宝钢德盛和罗源闽光等钢铁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布局钢铁产业链配套项目,不断扩大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影响力,形成“大雁领阵、小鸟成群”的局面。同时,罗源利用起步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的优势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人才资源,带动产业项目发展,三产联动融合发展强势崛起。

罗源县突破土地发展瓶颈,结合产业链“五轮驱动”招商,推动“腾笼换鸟”,优化土地要素保障,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为后续产业项目整体布局腾出空间,在有效的空间培育出更多“金凤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罗源:十年奋进勇跨越 奋楫扬帆再远航罗源老城区通过改造升级成为生态之城。陈世强 摄

生态提升

描绘“七彩罗源”

眼下,一幅“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常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成常景的美丽画卷正在罗川大地展开……

惬意风景的背后,是罗源持之以恒提升生态环境。

蓝天为证:十年来,全县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均在99.5%以上,南溪生态绿道、凤梅生态公园的建成,让群众在城里就可以享受“森呼吸”。

碧水为证:往日的牛奶溪不见了,黑臭水体变清澈了,众多珍稀野生鸟类组团来“打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每月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2万多名志愿者合力呵护碧水。

青山为证:春日在北山村赏樱花、夏日在斌溪村抓鱼、秋日在下湖村采摘……乡村旅游这根“点金棒”让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跨越得以实现。

如何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罗源以实干作答: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罗源县深入实施“产业带动”工程,本着“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的原则,深入挖掘红色的历史、黄色的石雕、银色的钢铁、白色的食用菌、蓝色的罗源湾、绿色的花卉苗木、蓝黑色的畲风海韵,用好用活“七彩罗源”的产业资源,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路。

“今天带来罗源的秀珍菇、七境茶、咸鸭蛋,大家赶快下单品尝……”起步镇食用菌研发中心的直播间里,罗源特产通过电商带货走向全国。

产业兴,则经济兴、农村兴。罗源着力培育特色品牌,用产业链的思维,强化龙头引领,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起步的秀珍菇、松山的畲家民宿和红树林、碧里的下廪羊和花卉苗木、鉴江的鲍鱼和海参都已打响品牌,引领农民致富。

民生提质

交出幸福答卷

走进罗源,条条道路宽阔通畅,座座公园绿意盎然,幢幢楼房鳞次栉比,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入眼便是青山绿水,乡村产业蒸蒸日上,乡村振兴发展可期……“七彩罗源”处处生机盎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罗源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福祉大幅增进——

老有所养。7月15日,罗源县老年大学长者食堂和畲族医药馆投入使用,“食堂+学堂”创新老年人“学”“养”结合服务模式。在乡村,罗源利用农村幸福院、老年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服务设施建立长者食堂,让老年人享受到改革发展

的红利。养老事业不断推进,罗源近年新建成12家养老机构,改造提升94家养老服务场所,实现县社会福利中心社会化运营。

幼有所教。为解决进城务工畲民子女就学问题,罗源县投入8000多万元建造福州民族小学,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罗源还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家庭,获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病有所医。罗源推动“三医联动”改革,改扩建县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防治院,新开工建设罗源县总医院。

住有所居。罗源湾滨海新城建成,可容纳12万人生活;完成筑家双星、罗马景福城等10多个新住宅小区建设,推动中心城区实现东扩前移;完成岐阳、余家塘旧屋区改造,新建保障性住房2173套、安置房1986套。

以绣花针的功夫提升城市品质。南溪生态绿道、凤梅生态公园游人如织,后张巷、溪尾街历史文化街区重现繁华,林可彝故居、城隍庙等历史文物焕发新生,岐阳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启动……桩桩为民实事不断擦亮罗源的“幸福底色”。

民族团结

演绎绚丽乐章

从“山沟沟”搬到“海边边”,鉴江镇远顶村畲族群众受益于异地造福工程,日子越来越红火;通过农户文明积分考评和可回收垃圾换取等方式赚取“文明积分”,不仅可以兑换商品,还能授信获得低利率贷款,白塔乡南洋畲族村首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双积分制”在全市推广,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积分贷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一部手机走遍“智慧福湖”,霍口畲族乡福湖村村民尽享智慧生活带来的便利;针对畲族群众推出的“畲情贷”“畲e贷”等金融服务,为发展产业的群众提供优惠贷款,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8所中小学、幼儿园开设民族文化非遗课程,让畲族文化代代相传;大力发展民族产业,扶持畲风旅游、畲家民宿、畲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

罗源有少数民族人口22481人,是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近年来,罗源创新运用“民族+”工作模式,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逐渐形成“民族+互联网、教育、文化传承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金融支撑、示范引领、社会治理、立体化宣传”等工作实践,从专项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8个方面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供机制保障,推动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019年,罗源县委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21年初,罗源县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非凡十年”的精彩答卷,凝聚风雨无阻的精神伟力;未来的壮丽蓝图,彰显奋进向前的昂扬斗志。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上,罗源锚定“启航新时代,做强北大门,打响四大国家级品牌,建功丝路海港城”的目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谱写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罗源篇章。

“数”说发展

十年间,罗源GDP从159亿元增长至359亿元,连续迈上两个“百亿台阶”,年均增长7.3%。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固投年均增长25.7%。

十年间,罗源新改扩建37所学校,增加学位11610个。

十年间,罗源新改建14家医院(卫生院),改造提升153家村卫生所,人均医疗床位增加2.3倍。

十年间,罗源新建保障性住房2173套、安置房1986套。

荣誉榜

罗源连续两届获评省级文明城市,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县”五连冠;获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022年获评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第33名。

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其燚 黄益辉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