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梅邑十大工匠”谢本建:精雕红色印记 上演振兴好戏

2022-07-30 07:48:29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吴桦真 林孟洁

手掌结着厚厚的老茧,细碎的木屑被汗水打湿黏在手上,平整的指甲缝里是常年上色留下的斑驳颜料。28日,记者见到这双手的主人谢本建时,他正身穿迷彩服、头戴阔边草帽,站在数米高的屋顶上抚摸木板检查安装细节。

60岁的谢本建和木头打了45年交道,几乎走遍闽清大大小小的村落,从宜室宜家的民宅到岁月斑驳的古厝,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去年,经过提升改造的上演村革命历史陈列馆成为不少游客追寻红色印记、重温革命历史的热门选择。而这背后,少不了谢本建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悉心守护。

“梅邑十大工匠”谢本建:精雕红色印记 上演振兴好戏谢本建正在雕刻木板。实习生 林孟洁 摄

决心返乡 着手古厝修复

位于闽清西部的上演村掩映在群山茂林之间,曾是解放战争时期闽清人民游击队驻地。

这样的自然环境曾为上演村的游击战提供得天独厚的屏障,但也一度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桎梏。

为了摆脱困境,不少村民外出务工,谢本建也是其中之一。15岁时,他师从木工师傅,开始走南闯北。

搭建土木结构、倾倒砖瓦混凝土模板、修复古建筑,随着经验不断增长,各项木工技艺谢本建都得心应手。与此同时,他开始思考家乡的发展道路。

“我去了好多城市,修复了不少古建筑。我觉得,上演村的古建筑也不差,还是省级革命老区基点村,为什么不好好利用?”2000年,谢本建决心返乡,着手乡村古厝修复和推广工作。

匠心独具 激活红色资源

面对部分村民想把闲置老屋推倒盖新房的提议,谢本建力排众议:“拆很容易,保护却很难,老屋是根,承载着历史,不能拆。”

拉来资金,3米宽的土路拓成6米宽的水泥路;亲自上阵,村里的古厝老屋被妥善修复;出谋划策,革命历史陈列馆拔地而起……谢本建尽心尽责扛起村里的大事小情。

在谢本建的持续推动下,兴增厝和明珂洋楼等红色老建筑焕发新生,“红色+文旅”模式火热开展。如今,英勇无畏的红色故事正在这片土地上娓娓道来。

“这些热血的故事和精神需要传承。”村民谢星坦言,在陈列馆盖起前,一些本村的年轻人也对过去的故事一知半解,“对红色印记的保护,让我们更加真切感悟当年的拼搏精神。”

如今,上演村的“红色资源”正转化为带动村庄发展的“红色财富”,守护红色印记,历史生动起来;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和消费,经济活跃起来;传承红色精神,村民的精神富足起来。

初心不改 推动老区发展

去年,村“两委”换届,村子有了新力量,谢本建将重心放回建筑工程,“村里的年轻人多了,新力量强了,我也能轻松点”。

口里说着想要轻松,实际上谢本建仍然每日带着徒弟在工地上东奔西走,“我想着再带点徒弟,为闽清的古建筑事业发展做些贡献,发挥新一代传承工匠的作用”。

主持修缮金沙圣君堂重修改造工程古建木部,承接梅溪镇桥东村传统古村落修缮改造工程,修复廊桥、古厝等古建筑500多座……聊起曾参与的建筑工程,谢本建如数家珍。

除了这些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修复外,他还参与了不少便民工程,在吉林村新建幸福院、在东洋村修建长者食堂、在后垅村修复当地祖房……最忙的时候,他一天要跑4个地方。

“这有什么苦的,都是方便大家的好事。”说这话时,谢本建神采奕奕,“我喜欢摸木头。”

日头渐晒,爬下屋顶后,谢本建掏出正在雕刻的木板,每块木板上都双面刻着栩栩如生的飞龙。两个月后,它们将被安上一座65米长的廊桥。

“大家都知道他手艺好,帮忙盖了好多房子。”下林村头,刘婶每天望着家门口,目睹这座廊桥一点点建起,“我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桥呢。”

如今,上演村内9栋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和70多栋“年逾花甲”的老屋仍然“精神矍铄”,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诉说着深沉历史。而以谢本建为代表的工匠,也为村子留住更多红色印记,带来更红火的发展前景。(记者 吴桦真 实习生 林孟洁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