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螨治螨 用害虫天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林公羽(左)查看显微镜放大后的农作物上螨虫情况。记者 郑帅 摄
在闽侯县的福州羽翼天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几日,技术总监林公羽正在显微镜下细心观察着捕食螨的状态。可别小瞧这小小的捕食螨,它们是柑橘、草莓、茶叶等农作物的害虫——害螨的天敌。为防治害螨,减少化学农药施用,羽翼天敌公司人工培育出捕食螨,通过“以螨治螨”,实现病虫害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成效如何?推广应用得怎样?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了解。
果园传捷报 生物巧防治
“这么严重的红蜘蛛危害田块,由于比较及时投放智利螨,没有使用任何杀虫剂,草莓长势良好。”听到来自恋恋山谷有机草莓栽培试验园的捷报,林公羽倍感欣慰。
在羽翼天敌公司捕食螨繁殖基地生产车间里,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白色小桶,打开桶盖,可见桶内装着褐色絮状物料。肉眼看来平淡无奇,可当技术人员抓出一小把物料放到高倍显微镜下时,一场生动的“狩猎战”便展现在眼前。从显微镜的显示屏可以看到,放大后的深色捕食螨身手矫健,对浅色的害螨穷追不舍。
据了解,害螨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种农林作物中的关键性害虫,导致杀虫剂使用泛滥。1996年,林公羽的母亲张艳璇从国外引入捕食螨驯化培育,几年后成功地在田野和温室释放捕食螨,用以消灭害螨。
一物降一物 生态无污染
父母都醉心于农业,从小的耳濡目染和14年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让林公羽也选择了生物防治作为终身事业。“一小瓶里有20万只捕食螨,不到200元。捕食螨可广泛应用于柑橘、苹果、棉花等20多种作物,是我国农民用得起的病虫害生物防治‘武器’。”林公羽介绍,2008年以来,公司还出口捕食螨到荷兰、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福建、云南、四川……随着农民们对生物防治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林公羽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推广“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生物防治技术吃上无农残食品,林公羽无比欣慰。“大自然有自己的生物链,如果说害螨是老鼠,那捕食螨就是猫,它们具有主动跟踪,搜捕害螨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一物降一物’。”林公羽说,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益虫,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上不利于人体健康,在土壤中日积月累,也会影响土壤功能和作物产量,因此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十分有益。
观念正转变 应用在推广
龙岩漳平市南洋镇北寮村是著名的水仙茶产地。自2009年引进生物防治后,北寮村长寿茶庄的种植户邓长寿13年来坚持不打化学农药,将生物防治进行到底。“把装有捕食螨的袋子钉在茶树上,挂上大约10天,捕食螨就会自己跑出来,吃掉树上的红蜘蛛。”邓长寿充分尝到了“以螨治螨”的甜头,“原来茶庄要4个人负责打药,一年打三四次,但打药经常防不住,只要有一两棵树打药不到位,马上会复发。”邓长寿说,“现在我一年只撒一次捕食螨,一整年都不用打药了,省时省人工,效果还很好,基本上看不见红蜘蛛了。”
虽然应用生物防治的好处很多,但农民的种植观念转变还需要时间。闽侯县植保站相关负责人坦言:“闽侯县在草莓、柑橘、玫瑰、橄榄上都推广过生物防治技术,但应用起来需要一定技术含量,更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生态良性循环的效果,而很多农户觉得喷洒农药更简单快捷,因此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需要农户观念慢慢转变。”
一方面要耐心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另一方面还要培养百姓对有机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刚开始的时候把捕食螨免费送给农民他们都不要,觉得生物防治应用没有喷洒农药简单。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用‘以螨治螨’取得了好的杀虫效果,大家就开始参与到生物防治的队伍中来。”林公羽说。(记者 谭湘竹)
- 第二十三期“左海大讲堂”开讲(2022-07-09 07:49:06)
-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揭晓 福州两个园区上榜(2022-07-09 07:47:54)
- 物联网工程技术员:让传统行业更加智能化(2022-07-08 10:46:09)
- 科技改变生活 “成果转化直通车”开进高校(2022-07-08 08:45:18)
- 俄国防部披露美国防部在乌生物研究支出超2.5亿美元(2022-07-08 08:45:18)
- 福州举行成果转化直通车专场推介会(2022-07-08 07:34:30)
- 坚持35年做一件事,向他致敬!(2022-07-07 18:33:29)
- 5G技术加持 让锂电工厂“聪明”起来(2022-07-07 16:15:10)
- 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开花结果:首届职业本科生的远大前程(2022-07-07 10:14:56)
- 美国今天任性“闹芯”,明天难免自己闹心(2022-07-07 08: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