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松坤:“与蜂共舞”三十载
今天是世界蜜蜂日,福建农林大学的苏松坤专注研究蜜蜂30年发现了“大秘密”,他向记者讲述了这个重大发现背后的故事。
苏松坤(左一)带学生观察蜜蜂。
上月底,由苏松坤团队牵头,联合法、澳等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发表题为《蜜蜂脑部瞬时激活的多巴胺信号调控食物欲望》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发现并证实蜜蜂脑部多巴胺调控食物欲望,揭示了蜜蜂(昆虫)拥有与哺乳动物类似的由多巴胺调控的食物欲望系统。
近日,记者见到52岁的苏松坤时,他正在福建农林大学带着学生研究蜜蜂行为。与蜜蜂相处时,他更像是“亲密的朋友”。
苏松坤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从事蜜蜂遗传育种、行为、分子和蜂王浆功能等领域的研究工作。1993年本科毕业后,他就开始从事蜂学教学科研工作。
为什么选择研究蜜蜂?苏松坤的回答是:开始蜜蜂研究后,发现小蜜蜂对人类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没有蜜蜂就意味着缺少授粉,没有授粉就没有果实和种子。”苏松坤介绍,蜜蜂因此被誉为“农业之翼”,在促进粮食安全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5年和2007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德国威尔茨堡大学,在交流学习中,他开始关注蜜蜂跳舞行为。工蜂采集食物回巢后,会通过“舞蹈语言”告诉同伴食物源的方向和距离信息,从而提高采集效率,满足蜂群的食物需求。“这种传递食物源方向和距离信息而摆动腹部的行为称作‘摆尾舞’。”苏松坤说。
“蜜蜂为何会跳‘摆尾舞’?蜜蜂脑部哪些分子与采集后跳舞行为密切相关?蜜蜂采集后跳舞行为的分子和神经机制如何?”这些盘旋在他脑海里的疑问需要答案,“蜜蜂采集后跳舞行为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是探索蜜蜂社会行为的重要窗口。”
从2010年起,苏松坤指导浙江大学研究生李莉,检测蜜蜂在采集花粉回巢跳舞、采集花粉回巢、哺育幼虫时的脑部生物胺类神经递质,发现采集花粉回巢跳舞时蜜蜂脑部的多巴胺含量较高。
此后,苏松坤团队持续开展蜜蜂采集后跳舞行为相关的脑部分子基础研究,前前后后花了十几年时间,最终得出了前文的研究成果。
“这个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利用蜜蜂做研究,开展高等动物乃至人类生理需求食欲的分子神经机制的比较研究、多巴胺相关健康问题研究等。”苏松坤表示,这样一来有许多的优点。比如,蜜蜂可以人工饲养,能大大节约科学实验的成本。另外,由于蜜蜂的脑部结构简单、神经元细胞少等,还能使相关的实验操作流程容易操控。
苏松坤介绍,它的实用意义在于,能为蜜蜂采集性状相关的分子基础研究和优良蜂种培育提供新思路。优良蜂种是指抵抗力更强、更健康的蜜蜂,且采集花粉能力更强,能生产出更多的蜂蜜,产生实际的价值。(记者 梁凯鸿/文 石美祥/摄)
- 九部门印发通知:严查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播带货(2022-06-07 15:16:40)
- 院士专家为福建省地下空间发展战略支招(2022-06-06 10:02:04)
- 首次!天文学家“看见”银河系中心的“恒星摇篮”(2022-06-02 15:14:45)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2022-06-02 09:39:58)
- 福建成立首家涉日综合性研究机构(2022-06-02 08:13:15)
-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福建高校加大对日文化交流(2022-06-01 09:21:32)
- 微醺类酒竟卖给儿童!部分便利店暗藏不法行为(2022-06-01 09:21:32)
- 侨乡福清高校成立日本研究中心促中日交流(2022-06-01 08:41:56)
- 全省首家涉日综合性研究机构在福清揭牌(2022-06-01 08:22:49)
- 中外科学家首次揭示人类的中耳曾经是鱼类用来呼吸的鳃(2022-05-30 10: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