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2020厦门工博会聚焦智造风口 借力“新基建”打通“双循环”

2020-07-14 10:28:45  来源:福建日报

  近日,2020厦门工业博览会暨第24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下称“工博会”)在厦门举行。这是疫情发生后在大陆举行的首场涉台会展活动。本届工博会聚焦智能制造,以“后疫情、智制造”为主题,着力打造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以及两岸智能制造合作高端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疫情大考和数字化浪潮带来的多种机遇与挑战下,推进智能制造、拓展5G应用、不断转型提升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本届工博会两岸嘉宾关注的热点。

  前景无限 “新基建”成热点

  因为防控疫情需要,部分嘉宾通过视频分享观点,但这不影响“新基建”在本次工博会的讨论热度。

  作为本届工博会配套活动之一,中国(厦门)智慧物流产业发展论坛围绕“‘新基建’推进智慧物流新发展”的主题展开研讨。“‘新基建’从理念变革到成为热点已有五年时间,但今年还是第一次把信息网络正式纳入基础设施范畴。”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通过视频发表演讲,他说,基础设施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底层支撑系统,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相关产业逐渐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

  王继祥表示,“新基建”意味着基础设施开始软硬结合、虚实一体,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未来将形成互联互通、智慧升级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这一体系的本质特征就是连接——突破边界的全面连接”。

  “虽然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都不是新鲜事物,但作为基础设施来建设后,就能创造出新的连接方式,继而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左新宇在视频致辞中说。

  智慧赋能 激活内需大市场

  本届工博会主论坛“2020海峡两岸经贸论坛”上,嘉宾关注并探讨“新基建”如何真正作用于国内产业和消费市场,乃至走入寻常百姓家。

  “疫情期间,中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新望表示,立足后疫情时代,中国必须把超大内需市场利用起来,前提就是实现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内循环能力,这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使命。

  关键技术如何突破?美国工程院院士、超级计算机专家陈世卿说,以目前技术水平,超级计算机单位功耗的算力已经发展到一个顶峰,接下来的研究重点是超算、大数据边缘计算应用场景的开发和人才培养。

  边缘计算是指不依靠中心计算机和云端服务器分析处理,直接在数据源头或本地完成运算。在陈世卿看来,只要成功打造依靠边缘计算的平台,就可以迅速打开医疗、教育、农业、交通、安防等各个领域智能化应用场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一定是‘综合5G+脑科学+智能超算’的边缘云平台,这样才能贴近用户,创造更多应用场景。”

  桥接两岸 合力打通“双循环”

  虽然人机融合仍然是未来的美好愿景,但边缘计算带来的大量应用场景已经开始不断展开。

  “疫情期间,基于边缘计算的人脸识别系统在厦门部分企业和业主单位应用。”台湾人工智能发展协会理事长徐冠胜告诉记者,该套系统与其他识别方案最大的不同,就是无须上传生物信息到云端计算,等待分析结果,依靠本地数据和边缘计算能力即可迅速给出识别结果。

  这套识别系统,是去年落地厦门的海峡智慧科技研究院最新成果。“研究院由台湾人工智能发展协会与厦门市科技教育中心等相关部门共建,经过一年时间筹备,已经于上个月拿到营业执照,预计将于本月正式揭牌。”徐冠胜介绍,在人工智能方面,两岸合作大有可为。“台湾有先发优势和很多底层技术,但市场太小,没有好的商业应用场景;大陆则相反,双方完全可以实现互补。”

  经过多年发展培育,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已具备坚实基础。“虽然从业人数在全国占比仅有0.9%,但厦门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总额已占到全国2%,而且逐年稳步提升。目前全市拥有智能产业相关企业近200家,数字经济规模占全省41%,预计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500亿元。”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陈颢颖说。

  “未来,企业层面的技术交流有望成为两岸之间的热点。厦门一定会成为打通‘双循环’的节点之一。”新望说。(记者 周思明 盖宣忠 实习生 曹冉)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