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投资福州 >> 走进福州 >> 生态环境

福州治水记:以水为“笔” 绘就生态画卷

2019-12-30 15:10:24来源:经济日报

  晋安河畔,碧波荡漾;流花溪边,桃红柳绿……274公里的绵延水网穿城而过,是大自然对福州的馈赠。千百年来,水滋养着福州,而随着城市的扩张与人口的聚集,温婉秀丽的内河饱受侵蚀和压力。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福州对107条主干河道和49条支流“一盘棋”治理,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治水实践,从污染到治理,从疏离到亲近,福州以水为“笔”,绘就生态画卷,涅槃重生。

  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跟随生态环境部“督察整改见成效”采访组实地“回访”时看到,福州全面梳理内河存在的问题,目前挂牌的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治理,基本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并荣获2018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19年底前,主干河道陆续完成验收,转入长效管护、智慧化运营的新阶段。

  拆迁是突破口 立足治本

  福州依水而生、傍水而兴,城区水系纵横、河网密布,有内河156条(107条主干河道和49条支流)。长久以来,福州居民沿河而居,两岸的建筑积攒了很多犄角旮旯的小作坊和小散乱污企业,经常直接向河里排污,安全隐患和违建也一直存在。

  家住福州市仓山区的居民陈明星说,3年前的流花溪河水污浊、水葫芦密布,沿线居民谈溪色变。“当时有人开玩笑,吃完晚饭到溪走一走,吐了还可以回去吃夜宵。”

  2017年4月24日至5月24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福建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其间,督察组对福州市开展下沉督察。督察指出,福州市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仅约66%,每天约22.7万吨生活污水直排,导致城市内河黑臭严重。

  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的推力,加快推动了福州自上而下的治水行动。

  “全面截污是治本之策,而把截污管等设备建起来必须有安置的空间。”福州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朱宸熠说。福州痛下决心,把所有内河两侧6至12米范围内的房子全部拆除,再把大口径的球墨铸铁截污管埋到地下。这样一来,在排污管网外,构筑起城市截污的“第二道防线”。

  仓山区上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盖山镇党委副书记赵明回忆说,2016年,自己刚到任,就收到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要求,而且力度大、时间紧、要求高。好在饱受臭水沟之苦多年的河道周边居民,看到有人进场来做河道了,都非常高兴和配合。

  台江区新港社区街道办主任陈月兰说,当时在给居民做拆迁工作时,自己不小心把手摔断了,但这是个造福百姓的工作,再难也要坚持,居民们也都非常理解和配合,最后还提前完成了任务。她说,“看着现在大家的生活变得这么好,真的很欣慰。”

  数据显示,福州自2016年启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以来,累计完成拆迁578.39万平方米,其中和内河治理相关的拆迁近300万平方米,拿出2万多套安置房来安置拆迁居民;埋设截污管249公里,建设截流井896个,在建调蓄池72个。

  “症状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朱宸熠说,我们还利用机器人对城区2522公里的雨污管网进行全面排查,同步修复、更换、补充。目前,所有雨污管网已全部完成排查并建档,2018年修复更换管网1106公里,2019年再完成1100公里,2020年将全部完成。

  治理统筹结合 立体攻坚

  水,是绿色之源,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力的关键。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福州市以问题导向,把污染源治理、水系周边环境整治、水系智慧管理、老旧小区治理、城中村改造等与黑臭水体治理统筹结合起来,同步实施,环环相扣。

  治水之初,福州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的城区水系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通过亲自谋划推动,确保思路统一、方向一致。同步设立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及7个分指挥部的同时,通过“市主导、区保障、部门统筹、国企挑重担”的组织方式展开攻坚。

  “实施‘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在一线攻坚、驻点。”福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祁明峰说,成立了水系治理专项督察组,由市委组织部长担任组长开展专项督察,将一线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优评先、提拔重用等挂钩。

  治水力量的集中,还体现在涉水职能的整合。为打破“九龙治水”格局,福州整合了建设、水利、城管等部门涉水职能,将原先分散的工作统一归口,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

  “中心集成了防洪、排涝、调水、除黑臭等功能,是全市的‘水管家’。”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永锋说,通过一体化管理,全城上千个库、湖、闸、站、河等水系要素都能一站式统筹调度,最大限度“把水引进来、把水留下来、让水多起来、让水动起来、让水清起来”。

  目前,福州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50%,内河调蓄效率提高30%。福州城区内河水系治理和内涝防治,也从“九龙治水”转向“统一作战”。

  创新项目建设 资源合力

  治水需要资金,后期需要运营,这些问题怎么解决?福州在治水中走出了一条探路举措,就是采取PPP模式试点项目。

  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四城区,7个水系治理PPP项目按流域“打包”,涵盖全市范围内107条内河的新建、改造和运营维护,15年全生命周期,向全国公开招标。

  全国范围内一批实力强大的治水团队迅速在福州集结。2017年初项目启动,分批挂标,4月底即完成招标,在全国同等规模的同类项目中速度最快,且全程零投诉,得到国家住建部、财政部的肯定。

  截止到目前,福州七个水系的建设投资投入120亿元,资金都是由参与PPP项目包的企业带来的建设投资。据介绍,参与福州治水的7个PPP项目包以联合体的形式运营,联合体由水务企业牵头,带上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组成联合体团队。参与的企业有大型国企,也有国内知名的民企。

  来福州工作三年的北京人宋治国,是福州北控鼓台水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北控水务中标福州项目后,他就来到福州跟进项目。“我在很多城市都做过水系治理,说实话,没见过这么‘猛’的。”

  宋治国见识了福州市实行的“卷地毯”式工作法的威力。对于PPP项目,福州采取全要素集中协调、全方位快速保障、立体式协同攻坚的方式,将房屋征迁、水系治理、管网迁改、缆线下地、破路占道、园林绿化、景观提升等工作有机结合,像“卷地毯”一样连片推进。

  此外,治理治理,既要治,更要理。面对来之不易的治水成果,如何实现长久巩固、长期惠民?福州在治水之初,就考虑到了答案。

  “从建设之初,我们就开始对项目运行管理的布局进行考量。”朱宸熠说,水系治理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15年,其中建设期2年至3年,运营期12年至13年,按第三方考核结果,项目投资分年逐步支付。为有效解决“建管脱节”,水质维持、环卫保洁、设备运行等综合评价体系也一并设立,将评判结果与付费挂钩,加上水系智慧公示牌、水系巡查队和百人“护河团”,助力治水、护水、兴水久久为功。

  扮靓水系沿线 做好加法

  来到2019年国庆期间开园的打铁港公园,记者漫步其中,红旗和红灯笼交相辉映,小广场上乐声悠扬,唱歌跳舞的居民笑意盈盈。

  “真是想不到,变化太大了!”住在新港街道光明新村的居民林玉贞十分高兴,“我在这住了30多年,以前打铁港河上漂浮着很多垃圾,臭味熏天。”她回忆说,之前总是被孩子责怪忘关门窗,其实是关上了还臭。现在环境好了,每天都出来散散步,身体和心情也都变好了。

  改善了生态,增添了福祉。在梅峰河附近采访时,市民林先生主动告诉记者,他就居住和工作在西湖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湖水质变差,他每天都要走到几公里外的山上去锻炼身体。现在通过治理,特别是把湖边的12幢别墅拆除后,水系打通了、绿岸增加了,他又回到西湖边走路健身了。

  “这么好的湖景别墅,拆的阻力很大。”福州市的一位官员说,这么美的湖景不能被个别人独占,别墅也积压了很多历史遗留的违建问题,在拆迁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现在终于还湖景于民 。

  令人艳羡的幸福在福州并不鲜见。福州利用内河两侧拆除出来的空间,在截污管上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等,形成了大量的公共休闲空间。

  “我们要在每一条河道治理中做加法,有的是做串珠公园,有的是做古建筑保护。”朱宸熠表示,目前,城区建成270座串珠公园、500公里滨河绿道,市民已畅享“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生态福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福州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